独家报道 国内动态 国外动态 企业新闻 市场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资讯 主题站
军用纤维光电材料研制平台的创建者——记全国首届“杰出工程师奖鼓励奖”获得者李国恩
发布时间:2015-04-10   浏览次数:
        全国首届“杰出工程师奖”评选活动2014年10月在京落下帷幕,中国建材总院特种玻璃纤维与光电功能材料研究院院长李国恩获得了“杰出工程师奖鼓励奖”的荣誉称号。
  全国首届“杰出工程师奖”由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发起,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旨在奖励和表彰在全国生产建设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是我国历史上首个面向全国各生产建设领域、以“工程师”命名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奖项,也是我国科技奖励领域的有益探索和重大突破。本次活动共评选出30名“杰出工程师奖”和68名“杰出工程师奖鼓励奖”获得者。
  李国恩1981年参加工作,现任特种玻璃纤维与光电功能材料研究院院长,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01年出色完成了当时全院最大的研保项目,建成国内无源干扰材料研发生产平台,获得了当时国防科工委领导和海陆空三军代表的高度赞扬。2008年由他主持完成的中国建材总院历史上最大建设项目,建成了国内整体水平最高的光纤面生产线。以此为基础,李国恩还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研发团队、潜心技术攻关、推动规范管理,迅速实现了雷达无源干扰材料和微光夜视核心材料的性能跨越提升和集成配套,为我国微光夜视核心元件和雷达无源干扰材料的技术进步和配套生产能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精心筹划
  构建军用纤维光电硬件平台
  如今,李国恩已在纤维光电成像核心材料和雷达无源干扰材料领域奋斗了32个春秋,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可谓洞若观火,他以国防重点工程为依托,以技术和产品为先导,通过精心筹划,先后主持完成了雷达干扰材料和微光夜视核心材料的研发生产条件建设,构筑了玻纤院集成配套和学科发展的平台。
  建成国内唯一雷达无源干扰材料生产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李国恩就肩负起了研发国家某型号船舶急需的3项高性能干扰材料的重任,并主持承担国防科工局下达的“新型干扰材料研制和条件保障”建设任务。作为常年在基层从事研发的技术人员,他深知装备工艺水平对新型材料研发生产的重要意义,并提出“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装备工艺水平10年不落后”的建设原则,并以“装备好用、耐用、工人愿意用”作为建设的最终追求目标。建设期间,他带领团队以“5+2,白加黑”的工作状态,忘我地奔走于设备制造现场、方案讨论会、建设工地……创造性地将“ISO9000”思想用于装备制造和建设工地的质量控制,他专业认真的精神深深折服了合作方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当时由他主持确定的以伺服电机系统为核心的干扰材料成型装备,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不但精度、功能满足了后续新品的研发需求,而且为干扰材料的综合批产配套构筑了坚实的平台。在2001年的项目验收会上,由国防科工局、国家经贸委和海陆空三军代表及行业专家组成的验收组,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国防科工局主管领导还要求对此项目进行通报表扬。2004年,国防科工局授予李国恩“国防科技工业协作配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打造国内水平最高的光纤面板生产线
  随着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北方夜视等用户已将纤维院作为核心配套单位,原有老的光纤面板生产线使用了近20年,机械装备老化、净化条件差、工艺落后,远不能适应高端产品的生产要求。依托国家武器配套需求,李国恩下大力气积极争取生产线条件建设经费,先后承担国防科工局下达的2项生产条件建设项目,共计投资6000万元,成为中国建材总院历年来最大的建设项目。在建设内容繁多,经费预算紧的条件,为确保项目建设成功,李国恩提出了“先进、实用、可靠”的建设原则,以“斤斤计较”、“事必躬亲”的精神带领项目团队全身心投入又一个艰苦历程。
  为保证大宗关键材料(如瓷砖、门窗等)的质量,项目组成员多天奔走于建材市场,以至于厂商将这些既懂技术又会杀价的人当成了施工方;为了考察厂商净化工程的施工质量,李国恩带领技术人员用了36个小时一口气跑了2000公里考察了多个工程现场;为了确定一台非标设备方案,往往要讨论到深夜,在确定承制单位时要多次到现场考察,对考查合格的单位通过招标确定价格;在施工过程中指派责任心强、有经验、了解施工技术的人员强化现场及隐蔽工程监控,对施工质量、工程洽商进行检查、核对、记录,对于基建所用的混凝土、门窗、地砖、石材、洁具等直接到实地考察、询价、选定并封样,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最优。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李国恩在注重抓系统的同时,还注重抓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部位和核心装备,他特别强调整条生产线的工艺布局和装备水平的成龙配套,把洁净工房的净化水平高低作为整条生产线建设的核心。在净化工房的施工过程中,他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提高净化标准,强行要求设计及施工单位将净化系统的空气置换率提高到设计标准的1.5倍。通过生产线运行的实践证明,这项重大决策为如今产品综合性能的提高和批量出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国恩带领他的团队打造的光纤面板生产线建设获得了国防科工局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成为中国建材总院对外展示科技实力的窗口,同时李国恩也获得了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工作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先进个人”称号,中国建材总院获得国防科工局“军工能力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创新模式
  打造高新技术研发团队
  要想充分发挥已建成平台的作用,实现军品配套由关键材料向集成配套的转变,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来完成。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军用纤维材料的研发生产人才队伍,一直是萦绕在李国恩心头的问题。首先他从纤维院的整体发展着手,构建结构合理、专业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从大学和科研院所招聘的硕士研究生直接进入相关项目组,在选人时李国恩尤其注重个人责任心、事业心和实际工作能力;在人才培养上,他提出充分利用中国建材总院资源,请院士、教授作理论导师,纤维院作实践导师,为纤维院定向培养相关人才。李国恩始终强调“人才速成”,依托科研和生产任务,在内部建立了一套人才培养机制,新人必须从生产第一线做起,在重要岗位大胆起用新人,不断给新人压任务,给年轻人搭建可充分展示的舞台,并强化在工作过程中对新人的引导和激励。适时组织技术攻关是他培养年轻人的另一大抓手,针对科研生产上遇到的技术问题成立攻关组,每个人拿出实验计划和进度节点,定期交流研讨,激发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使年轻人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高。在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方面,引入内部竞争机制,通过申请和方案论证确定项目负责人,实现了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根本转变。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得年轻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快速提高,一批年轻人很快脱颖而出。
  在实际工作中,李国恩以身作则,倡导“学术民主,技术民主”,重大技术问题和工艺改变需要通过充分的研讨和实验验证,吸收每个相关技术人员甚至一线工人参与讨论,为年轻人的成长和进步创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围,为员工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创造必备的条件,并对有突出表现和突出贡献的员工予以认可和奖励,力求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同步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经过近10年的努力,依托20余项国家新材料研制项目和建成的研发生产平台,李国恩亲手打造了一支由博士5人、硕士25人、教授级高级工程人员12人组成的高素质研发团队,与2003年时只有2名硕士的技术队伍相比,已是天壤之别。目前团队中有3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6人获部级科技进步奖并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1人获“中央企业青年五四奖章”,1人获“中央企业优秀共青团员”,多人获“中国建材集团青年岗位能手”,研发团队先后获得“中央企业先进集体”、“机冶建材系统创新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技术团队的建设为无缘干扰材料和微光夜视核心材料研发生产平台的高效运行、产品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为把牢行业技术制高点提供了组织保证。
  以身作则
  开展技术攻关和领域拓展
  李国恩注重产品的工程化、集成化和系统化,先后成功主持开发超二代夜视仪用阴极窗口玻璃、光纤倒像器、纤维光锥等新产品22个,并实现批量生产,满足了我国多种高新武器装备的配套需求。他致力于微光夜视核心材料工程化研究、批产技术开发和质量保障工作,带领研发团队,先后突破了像畸变、传递函数、刀口响应等20余项关键性能,形成一大批专有技术,使光纤倒像器等产品的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也使得中国建材总院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能够研发生产微光夜视仪用五种成像元件的单位。
  在研发攻关过程中,李国恩始终保持着“忘我”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在2003年攻克光纤倒像器像位移控制技术的过程中,他与技术人员一起每天扎根实验室,直到夜里一两点钟才离开,有了新想法,早晨五六点钟又出现在实验室,待该技术完全突破时,已经整整5个月过去了。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此次收获的是用户首批108万元的产品订单。
  在带领团队攻克技术、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李国恩尤其注重科技创新,他密切跟踪国外前沿和先进材料发展趋势,提出了多项重大研究课题,瞄准国际前沿技术,根据未来“高清晰、远视距、大视野、个性化”发展趋势,确立了研发4G材料,即实现宽光谱、4微米(基本传像单元)、高信噪比、低缺陷系列材料,将我国微光夜视用关键材料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针对航天、航空、核诊断领域对纤维光电耦合材料的需求,李国恩开拓了导弹预警紫外探测器关键材料、航天姿控用光纤材料、中膨胀透深紫外光学玻璃、核诊断用闪烁光纤面板、耐辐照光纤元件、天文望远镜用X射线微孔光学透镜等新的研究领域,成功将配套领域由传统兵器、船舶拓展到电子、航天、核探测等领域,为国防重点工程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和材料支撑,同时为雷达干扰材料和微光夜视关键材料研发平台拓展了发展空间,为国防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并规划了新的方向。
  抓铁留痕
  构筑基础管理平台
  李国恩认为,高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必须由一流的管理体系来保证,因此在雷达干扰材料和微光夜视关键材料研发生产平台建设完成后,他把生产线的管理、维护和运营作为大事来抓,强化软件建设,致力于人员技能培训、装备能力功能开发、工序管理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按照GJB9001A的要求,根据生产线的实际情况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针对关键工序建立全面质量考核体系,将产品质量、设备维护、净化车间的净化度维持和产品质量、产能综合挂钩,在各关键工序实施KPI考核,在各个重点部位建立8D追踪机制,确保生产线的装备、能力和条件水平得以充分发挥,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稳定提升。
  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实现国际高端市场的开拓,李国恩在全面实施ISO9000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推行6S管理,通过3个月的综合治理,光纤面板生产线彻底改变了面貌,一些一线员工感概地说:“原来认为最不能变清洁的工房,如今也可以如此干净整洁。”这种效果的取得,是李国恩带领各部门主管,以身作则,放弃多个休息日加班加点干出来的,在此期间国内外仍然正常供货。在生产过程中,他说得最多的是“从我开始,首先要转变思想,最好的环境才能生产出最好的产品”、“在整洁有序的环境中,人的精气神都会不一样”。在他的带动下,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和工艺控制得到了国际顶级微光夜视厂商--法国PHOTONIS的认可,仅2年时间,到2013年已成为其主供应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建材总院生产的微光夜视核心材料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李国恩的直接领导下,玻纤院通过研发生产平台建设、科技团队打造、技术进步和研究领域拓展、基础管理强化等四位一体的综合创建,将雷达无源干扰材料和微光夜视核心材料生产线,真正打造成国内水平最高、国际先进的军用纤维光电材料的研发生产平台,为国防重点装备构筑了关键材料平台。同时光纤面板生产线的建设,不仅建成了一条高水平的生产线,还带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在中国建材总院树立起了一面旗帜。如今,一座占地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俨然矗立在中国建材总院的东侧,日夜灯火通明,成为了中国建材总院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目前以光纤倒像器为主导的产品已批量进入国际市场,2013年已实现出口产值达500万美元,生产线全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李国恩带领他的团队将光纤面板生产线打造成了纤维院的生命线。
  此次荣获“杰出工程师奖鼓励奖”,对李国恩而言可谓实至名归,既是对他多年来为国防关键新材料配套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表彰,也是对中国建材总院多年来科技创新的肯定。中国建材总院一贯十分重视工程技术,关注工程技术人员成长,大力弘扬工程技术人员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传承一定会进一步激励、鼓舞广大科技工作者、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继往开来,努力工作,脚踏实地,敬业奉献,用勤劳和智慧书写自己的传奇故事,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单位的发展、行业的进步、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玻纤情报网
 关键词:
免责申明 网员服务 广告服务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www.fiberglass365.com.cn 苏ICP备0901666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