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在轻量化汽车领域的应用仍相对较少,尚未实现批量生产,使用CFRP制造零部件的成本仍过高。在“iComposite4.0”研究项目中,德国舒勒与合作伙伴成功地将原型零部件的生产成本降低了50%以上,生产周期缩短了30-40%。
长纤维和连续纤维的三位铺放
参考零部件为英国某运动汽车品牌发动机舱与乘客舱下方的底板。其结构设计必须能够承受正面碰撞,且具有高抗扭刚度与座椅载荷。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单个零部件的成本为400欧元;而在iComposite4.0中,单个零部件的成本降至150欧元,工艺周期也从73分钟降至46分钟。
高精度质量过程控制
亚琛工业大学的复合材料加工研究所负责第一道工序,使用机器人喷覆短玻纤基础结构。接下来,通过亚琛工业大学轻量化联盟(AZL)与CFRP供应商Teijin Carbon共同开发出的算法计算出各部分的抗拉强度。基于此数据,另一台机器人利用西门子与Broetje的工艺技术进行碳纤维丝束预浸料的铺放。并通过Apodius的3D测量系统进行光学控制。
之后,将树脂注入到复合纤维板中。树脂在舒勒液压机下进行高压固化,完成零部件成型。在这个工艺流程中,还采用了Frimo的模具技术。针对所需的壁厚,压力机可以直接影响模具的挠度。这样,便可以从一开始就生产出合格的零部件,将废品率降到零。
目前,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商都使用碳纤维层压板作为切割的原材料。但材料的利用率仅为50%,这意味着有将近一半的昂贵碳纤维都无法使用。而通过iComposite4.0项目研发,材料能够完全利用,不会出现任何浪费。同时,工艺周期缩短,产量增加。
系统中集成的ID-Systec射频芯片还能够确保生产数据的跟踪与识别。在AZL生产线的各个部分间都能够进行横向联接。该项目的研究成果现已应用于工业实践。
【转载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qbw@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微信公众号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