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工业大学科研人员首次制备出由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与合金半导体组成的蛋黄—蛋壳结构复合材料。其在近红外光下可激活产生高活性氧物质,在肿瘤治疗与有机染料废水治理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应用催化B:环境》杂志。
超氧自由基、单线态氧和羟基自由基等活性氧类物质可损伤细胞内DNA、溶酶体、线粒体等,从而杀死细胞。而近红外光可避免人体中的水分和血红蛋白对其吸收,更好地穿透人体组织到达深部肿瘤组织,且相比于可见光和紫外光对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的伤害更小。
研究表明,合金的II-VI族复合半导体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以及光活性。然而,由于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粒子与II-VI族半导体的晶格失配度非常高,化学制备上转换纳米粒子与II-VI族半导体组成的核壳结构复合材料一直是材料领域的难点。
针对这一难题,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简单的模板辅助水热法,首次制备出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与合金半导体组成的蛋黄—蛋壳结构复合材料。对蛋黄—蛋壳纳米结构形成的生长机理开展的研究表明,该结构具有较高的荧光能量转移效率以及高活性氧生成能力。同时,这一新型材料的纳米结构具有非常好的生物相容性,并能将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分子,可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环境化学与能源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