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 国内动态 国外动态 企业新闻 市场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资讯 主题站
跨越心中那片海​——访第六届全国建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人物赵谦
发布时间:2020-12-21   浏览次数:

南京玻纤院董事长赵谦

11月20日,由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玻纤院)主办的“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复合材料行业中心(简称复材行业中心)共建暨南京玻纤院发展大会”在江苏南京举行。现场,本刊记者与来自政府相关部门、数十家高校院所和多家业内企业的400余位代表一道,共同见证了南京玻纤院与院所、企业签订复合材料分中心、实验室的合作共建协议。

这一由上百家企业、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的复材行业中心,对南京玻纤院、对复合材料行业有怎样的意义?南京玻纤院在过去几年间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它的未来之路将怎么走?会后,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对南京玻纤院董事长赵谦进行了专访。交流过程中,能够看出他波澜不惊的外表下,潜藏着澎湃豪情,就像博大而深邃的汪洋。他的心中还有一片海,如何跨越它,则是他带领南京玻纤院正在做的事。

责任与信仰

——跨越时间之海

回望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那个满目疮痍、国内外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党中央做出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一批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一起,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也是在这个过程中,1964年,南京玻纤院诞生了,它是专为“两弹一星”所需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研发配套而成立的国家级科研机构。

正如歌曲《追梦赤子心》中唱到的:“我想在那里最高的山峰矗立,不在乎它是不是悬崖峭壁。关于理想我从来没选择放弃,即使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在简陋的实验环境下,在没有外援的条件下,南京玻纤院人怀揣赤子之心、报国情怀,边学边干,自力更生,不畏艰难,不断探索,成功研发出军用高强玻纤,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承载着56年的光荣与梦想,南京玻纤院始终坚守国家队阵地,栉风沐雨,勇往直前,已经成长为我国首屈一指的从事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研究、开发、生产、应用的综合性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军工配套等方面具有特殊地位。

赵谦大学就读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工程专业,1983年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南京玻纤院工作,担任车间技术员。他热爱学习,又不拘泥于书本,勤于请教,喜欢跟在老师傅身边。他始终相信,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车间做技术员的那段时间,他几乎没离开过生产现场,很快就熟悉了所有工艺装备和操作知识。他还很喜欢钻研,反复摸索,不断研究,寻找更好的工作方法,以提升工艺水平。就这样,他飞快成长,频频展现出过人之处,晋升车间主任后,又相继担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等职务,多年的历练也丰富了他在研究、设计、生产、管理、经营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储备和阅历。2016年起,赵谦任南京玻纤院董事长。

在共建仪式上,赵谦回顾了南京玻纤院的发展历程,解锁了南玻院六个特殊的身份——大国重器关键材料的保障者、行业技术进步的引领者、蓝天保卫战的贡献者、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者、创新图强文化的传承者、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改革者。这也是对南京玻纤院历史成就的最好总结。

近五年来,赵谦带领南京玻纤院持续探索转制院所高质量发展路径,通过实施产业发展、创新孵化、行业服务三大平台建设,在“十三五”阶段大考中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第一是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实现特种玻纤和过滤材料从单一品种到系列化功能化的延伸;实现产业发展模式从内生增长向联合重组的转变;实现产业基地从国内布局向国际布局的跨越。第二是创新孵化释放新活力。实现创新主体从单一产业下的研发部门向“实体+创新中心”协同的模式转变;实现科研管理模式从项目管理向“三线两总”管理系统、全流程管理转变;实现科研方法从传统试错法向数值仿真、机器学习转变;实现激励考核从论文与专利为主向全成本核算下的项目分红和转化收益转变。第三是行业服务拓展新空间。实现从单纯设计向EPC工程总承包业务模式转变;实现从面向单一企业服务到面向产业集聚区全面服务的转变;实现从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向国家国际标准并重的转变。

向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周育先介绍南京玻纤院发展规划

破局与开局

——跨越竞争之海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80年代催生了以高技术群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

新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和高端制造及国防工业发展等的关键保障,是世界各国必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当前最重要、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赵谦是一位拥有大智慧、大胸怀、大目标的领导者,他高瞻远瞩地提出: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本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因此,新材料发展将会面临基础材料转型升级、关键工程战略材料转移高端和国产化比重加大、前沿材料抢占战略制高点的三大趋势。他同时表示,新材料产业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是先进制造业的支撑。而作为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在国际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国防安全、海洋开发、航空航天、新能源、基础设施、先进轨道交通、核电和平利用等大型工程的建设中,彰显出愈来愈突出的重要核心作用和关键战略地位。

记者查阅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新材料产业产值近4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其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2018年中国复合材料制品产量达到428万吨左右,预测2023年将超550万吨。然而,中国复合材料工业的规模虽不断增长,但高端制造与应用仍有不少局限。

材料的测试评价工作,是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单论复合材料,从最初的原料到材料、试件、零件的性能测试再到材料构件的评价与应用,测试评价工作贯穿了复合材料整个制造过程。赵谦认为,当前我国复合材料测试评价领域存在测试机构分散、标准不统一、权威性不足等短板问题,直接导致了我国复合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等重要领域“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的严峻局面。

针对上述发展症结,为全面提升我国新材料测试评价水平,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方案、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立足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管理,着力解决复合材料等新材料测试评价领域存在的问题,突破我国新材料产业测试评价瓶颈。

2019年5月,在看到工信部发出“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的招标公告后,南京玻纤院的领导班子意识到,平台申办意义重大,其中的复合材料行业中心必须拿下!只有不到一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在中国建材集团的支持和协调下,赵谦亲自担任组长,动员南京玻纤院上下迅速行动,全力以赴投入到撰写材料、联络单位的工作中。

回忆起那段时间,赵谦是感动与紧张并存。一边是团队在假期点亮办公大楼的灯火,加班加点地写材料,一边是他亲自组织研究申报方案,联系协作单位。短短10天时间,就联络到了123家支持单位,这些单位涵盖国内顶级的高校、科研院所、玻纤碳纤维制造企业和终端应用单位,以及集团内的兄弟单位。

当年10月,好消息传来,经过专家团严格评审,南京玻纤院成为工信部目前批复的7个行业中心项目承担单位之一。

合作与创新

——跨越荒芜之海

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大都需要经过从技术发明到应用开发、样品加工、中试调整、放大量产等长时间的研发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不断投入资金、人力、物力等成本,且需承担创新风险,高校、院所和企业更多涉足的是“两头”。因此,这个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无人区被业内形象地称之为“达尔文死海”,也被称为“死亡之谷”。

“如何更高效地连接技术与应用,实现从科学到产业的转化,这是世界难题。而南京玻纤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是定位在要做跨越‘达尔文死海’的事情上。”赵谦认为,由于科学家和企业家关注点不同,势必会产生“达尔文死海”。科学家关注技术的创新,他们大多拥有稳定的财政拨款,通常以在顶级期刊发表文章为目的,而企业家则关注收益,更多的是考虑投入产出比,以追求市场占有率和利润为目的。“而作为转制院所,我们既要对企业家负责,把技术的成果转化做好,还得时刻对接科学家,共同探讨如何把技术创新做到更好。所以我也一直在思考、探索。”

“以我们主导建设的复材行业中心为例,由于测试评价工作是材料发展的基础,覆盖了全产业链的整体技术领域,可以说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对于数据的测试评价,赵谦认为应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要检测出数据是怎样来的;二是判断数据的准确度、可信度有多少;三是剔除无效数据,保留有效数据,并能够做到共享。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的发展症结。

南京玻纤院有这样的底气和能力。“我们做的不仅是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还有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赵谦坚定地说。

今年6月,碳纤维国际标准ISO 10119:2020《碳纤维密度的测定》由ISO中央秘书处正式发布出版。说起这个标准,赵谦满是自豪。这是由中国主导完成的第一个碳纤维国际标准,标准的发布是南京玻纤院作为全国碳纤维标委会秘书处单位和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复合材料行业中心项目承担单位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成果,对进一步促进碳纤维产品质量控制及性能测试分析绿色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020年是个极不平凡的年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让多数企业经营生产按下了“暂停键”,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复材行业中心的建设和工作的开展。赵谦告诉记者,中心的建设周期是3年,规划到2022年年底初步形成服务关键核心企业,引进优势资源扩展共建平台、测试评价覆盖全行业的技术及管理能力,并希望用5~10年的时间,将其打造成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复合材料测试评价中心。

赵谦还特别提到,复材行业中心最终还是要形成共生共赢的“测试—评价—标准—认证”综合型复合材料生态体系,在未来发展中应遵循这样五大思路:补齐测试评价技术、装备、人才等短板,完善复合材料行业内测试评价技术开发、标准制修订,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复合材料产品质量测试评价体系,开展新材料测试、应用评价、认证、国际互认等公共服务;具备为国家新材料重点工作等提供第三方服务和决策支撑的能力,实现政府、主中心的宏观监管;解决我国复合材料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材料重点产品的测试评价问题;瞄准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应用,搭建满足服役条件下材料应用评价、失效分析等需求的工程化应用考核评价装置;加强国际间复合材料技术交流与国际实验室合作,提高我国第三方检测权威性和评价认可度,提升复合材料测试评价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使之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带领班子成员参观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

使命与传承

——跨越梦想之海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促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世界经济进入动荡变革期。另一方面,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和全球增长最快市场,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期间仍要继续完成的事情。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阎晓峰在10月举行的联合会换届大会上提出,要坚持目标导向,推动建材行业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实现建材行业“宜业尚品、造福人类”的发展新目标,全面谋划好我国建材工业“十四五”时期的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谈起“宜业尚品、造福人类”,赵谦连连称赞:“这八个字的提法非常好,对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建材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长期奋斗目标。南京玻纤院长期以来坚持与推进的,也与这一新发展目标和六大要求完美契合。”

站在南京玻纤院的角度,赵谦对行业发展新目标有着自己的认识:“如何判断是否是宜业和尚品,我认为有两方面。首先要看你所生产的产品能不能满足客户和市场,能不能满足国家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客户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每个企业、院所要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并不断提升自身,适应市场,以做到‘中国最好、世界最好’为目标。其次,产品仅仅满足需求还不够,要在生产全过程中节能环保,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够对社会带来好的影响,能够让人民安居乐业,为人类谋福祉,让从业者以‘我是建材人’为荣!”

“南京玻纤院不仅要生产‘尚品’,还要制定‘尚品’的标准,为行业测试、评定出更多‘尚品’。要做到这些,我认为最首要的还是人才。”讲到这儿,他看了看远处在忙碌会议事宜的年轻人,脸上泛起笑容:“我们的每个员工,都是怀着自豪感与满足感工作,为‘南京玻纤院人’这一身份骄傲着。南京玻纤院有一支积极向上的团队,大多年轻,活力十足。正因为有他们,才让我觉得南京玻纤院定会拥有十分广阔的未来。”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磨砺,为军而生的南京玻纤院沉淀出独特的企业精神——团结、拼搏、创新、图强。在推动我国的高性能纤维工业技术从零迈向国际一流的道路上,这一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南京玻纤院人,面对艰难困苦都毫不动摇、一往直前,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助力强军强国梦的实现。

南京玻纤院不仅是科研方面的佼佼者,拥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殊荣,在文化建设上也丝毫没有松懈,收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最佳实践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培养了韩进华、瞿书涯、王宇等一批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创新能手”“全国建材行业工匠”。

赵谦表示,文化有力量,企业有发展,南京玻纤院传承创新基因、发扬企业精神、锤炼创新图强文化,将与合作伙伴携手并肩,初心不改,共同奋斗。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南京玻纤院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遵循中国建材集团“4335”指导原则和“创新、绩效、和谐、责任”核心价值观,根据中材科技“创新型、国际型、价值型”企业定位,坚持南京玻纤院“12345”发展思路,升级业务战略,打通创新链,赋能产业链,打造新材料领域的一流转制院所,助力我国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质量发展。

【转载声明】:本平台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qbw@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平台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平台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玻纤情报网
 关键词:
免责申明 网员服务 广告服务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www.fiberglass365.com.cn 苏ICP备0901666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