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 国内动态 国外动态 企业新闻 市场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资讯 主题站
2019(第八届)国际碳纤维产业发展(盛泽)大会隆重召开
发布时间:2019-07-04   浏览次数:

6月27日,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吴江高新区(盛泽)管委会联合主办,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全力支持的2019(第八届)国际碳纤维产业发展(盛泽)大会在吴江盛泽隆重召开。在新时期,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交通运输、风电等领域的应用都有哪些新的趋势?如何通过上下游联动来实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哪些前沿技术和先进加工方法将促进行业迈上新台阶?复合材料用树脂行业怎样寻找新的发展动能?本次大会以“应用引领发展,创新推动升级”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碳纤维上下游及配套领域以及复合材料用树脂行业内的知名专家莅临。

龙头企业崛起难掩行业困境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党委副书记 李中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党委副书记李中在致辞中指出,经过十多年的引进消化与自主研发,我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从无到有,初具规模。产业链配套不断加速、产学研体系初步构建、下游应用正在启动。行业已先后突破了T700、T800等高性能纤维的千吨级产业化,吉林化纤自主研发的48k大丝束碳纤维原丝顺利通过碳化并持续批量生产,且碳化效果远超预期,各项指标均超过了日本东丽T300级产品的水平,为国产碳纤维在汽车、轨道交通、风电叶片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支撑。与此同时,我国也成长起了一批碳纤维龙头企业,产业规模集群逐步形成。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相对于日美等国,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有明显不足,关键技术,特别是关键装备仍受制于人。上下游协同创新不足,下游复合材料企业不敢用、不会用的情况仍未得到明显改善。这严重制约了国内碳纤维行业的发展。

突破“卡脖子”技术势在必行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徐坚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徐坚详细介绍了我国碳纤维发展40多年来如何逐步突破卡脖子问题。我国碳纤维发展起步于1962年,他强调,面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局势不明朗的现状,科技创新越来越紧迫。我国24家具有工程产能以上产能的企业理论产能总计超过23810吨,国内碳纤维产能约为全球的18%。2017年国产碳纤维产量达7000余吨(2018年数据大致维持该值)。2017年国内碳纤维总需求量达2.2万吨,国产碳纤维供货约1/3,其余依靠进口。徐坚表示,我国碳纤维国产化的成功之本在于确立了以原丝为突破口。

徐坚同时提示企业需要注意阻碍技术创新和商业化的三大要素:平台整合、投资回报率和获得资本。对于未来碳纤维生产企业面临的挑战,徐坚认为,在新一代碳纤维体系下企业应该好好思考如何降低成本,是否有企业能够做到将成本降低到每千克40元以下?如何提高成碳率?都值得行业思考。

徐坚预计,到2020年,随着高性能纤维和基体材料制备、表征及复合技术的进步和关键技术将全面突破,我国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与国际先进水平达到基本同步,实现高性能化、高效化、高稳定化。到2035年,我国在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中,科学基础、技术水平等将领跑于全球,要将碳纤维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做行业里的“华为”,才能不怕其他国家“卡脖子”。

多举措应对产业困境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李宏运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宏运指出,近年来,我国面对民用航空、汽车等交通领域碳纤维和复合材料的大规模投资并未达到预期的产出和效益,企业陷入困境。先进复合材料在民用航空、高铁和汽车等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化应用的产业成熟度很低,绝大部分产品尚处于实验室和工程化验证阶段,新市场尚未形成,产业成熟度处于萌芽期;尚需继续脚踏实地突破关键技术和各项成熟度。

因此,李宏运建议,企业要总结经验、看清前路,找准定位,潜心攻关,上下协同,共振产业;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该产业的支持,创造更好的政策、市场环境和融资环境;投资人应选择真正推动产业发展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投资,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多轮投资迭代获得价值,避免贪多求大、跨越产业发展规律和阶段盲目投资。

以生产换技术不是长远之计


会议期间举行的高端访谈,发言嘉宾与参会代表共同头脑风暴,讨论了当前我国碳纤维行业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会议嘉宾表示,当前,为快速提升产量,一些企业存在生产企业疲于应付生产,而忽视技术研发投入的问题。对此,李宏运认为,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成果转化机制与回报机制之间的不协调,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目前仍处“以生产换技术”的阶段,从研发——批量生产——换取回报,这不是长远发展之计。希望未来碳纤维产业能够达到技术共享、资本共享、成果共享,这才能够保证技术顺利转化成回报。

针对碳纤维生产企业所关心的国产与进口碳纤维在使用方面的区别。澳盛科技董事长许文前表示,澳盛目前主要做风电用复合材料,以大丝束48K、50K为主,近期即将开始安装的设备可以使用国产24K的丝束,计划在年底之前完成全部认证。澳盛希望未来能看到国产大丝束的量产,也希望能够以国产大丝束来替代进口。

专家还表示,未来碳纤维企业生产成本能否控制在60元/千克左右,要看到电费是否能降到0.3元/度。此外,碳纤维企业往西北地区搬迁也是当前的一个趋势,由于当地电费及天然气等能源成本较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贸易协调部主任 李子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贸易协调部主任李子醇介绍了2019年我国汽车市场的相关情况,2019年1-5月,中国汽车市场除1月份开门红外,2-5月受各种因素影响均大幅下滑,从整体形势来看,2019年6月份或将保持前5个月走势。但是由于7月1日起部分地区国六标准实施,或对2019年下半年的汽车市场形势造成一定影响,改变月度销量走势。从整体经济来看,2019年汽车市场消费环境仍然紧张,但是下半年有趋稳迹象,汽车消费或有回暖趋势;从政策角度来看,短期内更多的是抑制消费的影响,所以全年汽车销售并不乐观。

晚宴花絮


【转载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qbw@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玻纤情报网
 关键词:
免责申明 网员服务 广告服务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www.fiberglass365.com.cn 苏ICP备0901666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