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前端模块,搭载前灯等大型部件的。由拥有与树脂粘合的核心技术的大赛璐-赢创(总部:东京)开发。其最大特点是轻量化。与原产品相比,重量减轻3.7kg,减重20.9%。
汽车厂商也参与了该项目,新款前端模块要求实现能配备于实车的高设计标准。例如,低速行驶时防止变形、高速行驶时防止前发动机罩打开的耐冲击性,以及即使被划伤或沾上盐水也能抑制腐蚀扩大的耐腐蚀性等,通过了严格的评估测试。
新款前端模块由铝合金框架和利用聚酰胺(PA)成型的部件构成。从两个部件的接合部可以看出,采用了没有螺栓和螺母等连接件的简单结构(图2)。以前一直用螺丝在钢制框架上固定树脂部件。
铝合金与PA的接合部,利用共聚PA粘合剂使铝合金与PA粘合。省去了螺丝等连接件。
其次进入加热熔化工序,以150~200℃的温度对涂敷了共聚PA粘合剂的铝合金加热约5分钟。粘合剂受热后会熔化流淌。然后再进行冷却,粘合剂就在铝合金表面形成了厚50~150μm的膜。
由于共聚PA粘合剂膜会牢牢粘在铝合金表面,可以直接保管,也可以冲压成型。因此,该粘合剂既可以在冲压成型后的铝合金框架上涂敷,也可以在冲压成型前的铝合金板上涂敷。
接下来将带有共聚PA粘合剂膜的铝合金放入模具,射出PA进行嵌件成型,前端模块就完成了。成本与之前基本相同。因为省去了用螺丝连接金属框架和树脂部件的成本等。
该技术已经在仪表板的支柱——管粱上实现实用化。2013年德国戴姆勒在“梅赛德斯·奔驰A级”上首次采用,之后“梅赛德斯·奔驰B级”和“梅赛德斯·奔驰SLS级”也相继配备。使用的PA为玻璃纤维强化PA6。重量最大减轻2成。
实现实用化的仪表板管粱(由铝合金和PA构成,利用共聚PA粘合剂粘合了两种材料。戴姆勒在3款车型上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