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砥砺奋进,70年沧桑巨变,中国实现了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的历史性转变。在中国工业波澜壮阔的崛起历程中,嘉兴工业经济强力崛起,实现了量的巨变和质的飞跃,更挺起了嘉兴经济的脊梁。
穿越时空,感知变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嘉兴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低到高,催生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涌现了一批勇立时代潮头的企业家,更培育了中国巨石等一批极具竞争力的“超级企业”。
世界玻纤看中国,中国玻纤看巨石
金秋时节,喜话丰收。今年10月底,中国巨石第二十五届国际玻纤年会在巨石桐乡总部举行,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商全球复合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计。
“携手前行,智造未来!”巨石强力激活的智能制造新动能,牵动着全球玻纤行业的“神经”。在中国巨石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一个个高速运转的“无人车间”,引发与会嘉宾啧啧称赞。
总投资超100亿元的中国巨石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是巨石“点石成金”“滚石上山”的一座重要里程碑。6个多月前,中国巨石股票上市20周年庆典在这里隆重举行,释放出巨石“逐梦奋进再出发”的强烈信号。
“20年间,我们经历了上市公司总部由北京迁址桐乡并最终更名为中国巨石的变迁,但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勇攀高峰,大刀阔斧改革,坚持创新引领,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玻纤生产基地,先后完成了浙江桐乡、江西九江、四川成都国内东、中、西三大战略布点,实现了生产规模世界第一。”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巨石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杨国明在主持庆典时满怀激情地分享了巨石上市20年来的光荣与梦想、坚守与创新,“我们还勇敢地走出去实施海外建厂战略,布局埃及、圆梦美国、开拓印度,国际化之路走得稳健踏实、铿锵有力!”
从作坊式小厂到世界“隐形冠军”
财智对话,启迪思想。今年,巨石还举办了一场以“创新、企业家精神与世界一流企业之路”为主题的论坛,时任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中国巨石总裁、巨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毓强等面对面进行思想碰撞。
这场充满真知灼见的对话,不禁勾起了张毓强的回忆。
1972年,张毓强和玻纤结缘。那一年,他几经周折、费尽力气从江西九江拉回一台旧拉丝机,带领濒临倒闭的集体企业桐乡石门东风布厂,闯入了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制造领域——玻纤。
“一穷二白”,是当时这个作坊式小厂面临的窘境。
一缺技术,在上世纪50年代末,玻纤发源地美国就已经开始使用池窑拉丝工艺;而由于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设备垄断,中国玻纤工业的追赶之路尤为艰辛,只能利用陈旧而简陋的设备自行摸索,到上世纪80年代初,这个小厂使用的仍是落后的陶土坩埚拉丝工艺。二缺资金,1984年5月,张毓强被任命为副厂长并主持日常工作,一组财务数据折射出这个小厂的“捉襟见肘”——工厂总资产为19.35万元,连桌椅板凳也包括在内,而账上的现金只有283元。
全员参与搞创新;持之以恒搞技改;领风气之先搞企业改革;冲出石门走向全球……在张毓强的带领下,昔日作坊式小厂不断“强筋壮骨”。1993年,巨石在桐乡成立,建成第一座中国人自己设计的池窑,实现了中国玻纤工业史上零的突破。
1996年1月9日,《嘉兴日报》头版的《看“八五”干“九五”奔向新世纪》栏目,刊发了《巨石集团连创六个全国第一》一文,报道巨石在国内同行中连创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产品品种、出口创汇、企业管理、经济效益等6个全国第一。
1999年,对于巨石来说又是一个特殊年份。这一年,巨石集团和央企中国建材合作,走资本运营、混合所有制的发展道路,发起成立“中国化建”并成功上市,开启了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巨石的发展史,是一个从小镇起步的作坊式小厂逆袭为世界“隐形冠军”的传奇故事。如今的巨石,早已坐上全球玻纤行业“头把交椅”——
一看规模体量,巨石总资产已超300亿元,上市20年来年均增长18.08%;总产能达180万吨,占中国产能的34%,占全球产能的22%。
二看影响力,无论是窑炉技术还是玻璃配方,无论是浸润技术还是智能制造,巨石都是全球玻纤行业的“执牛耳者”,不仅是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之一,还获得了被誉为“中国工业界奥斯卡”的中国工业大奖。
三看创新力,巨石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其自主研发、打破国外垄断的E6玻璃配方,已迭代至E9并计划于近期亮相。
四看竞争力,巨石建成了全球玻纤行业最先进的智能制造基地,巨石埃及项目已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典范。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巨石美国项目将满产运行,更是意义非凡。
“玻璃纤维这份产业,百分之百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百分之百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百分之百是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术。”张毓强曾自豪地表示。
评价巨石这家企业时,宋志平不吝赞美之词:“中国巨石是一个企业改革的故事,是一个技术创新的故事,是一个精细管理的故事,是一个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故事。”
【转载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qbw@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