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仓储中心一片忙碌,从清晨到晚上10点,一辆辆集装箱车辆排队进厂取货,运往全球各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众多企业举步维艰,但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2月销售业绩、出口业绩却双双实现历史同期最好,创造了逆势上扬的傲人神话,打出了漂亮的化危为机突围战。
逆势上扬的背后有何奥秘?奥秘背后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发展启示?本文为您揭秘:
难题:物流“肠阻梗”
疫情影响之下,物流障碍是绝大部分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对巨石而言更是如此,众多供应商复工后,如何保证原材料顺利送达?连续生产之下,货品如何按期发往全球各地?
巨石破题:
这段时间以来,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研发总监张志坚总是喜忧参半。一方面,随着风电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公司多款产品销售前景一片大好,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有货发不出去的尴尬,又让他倍感头疼。
关键的关键,就是要打通上下游物流链!
创新物流模式 千方百计保运力
由于恰逢春节,大批司机回老家过年,此后由于疫情管控,司机无法及时回来,原有的运力无法保证,这可急坏了张志坚。为此,巨石在原有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基础上,大胆提出改走“水路”。
2017年,宇石物流多用途码头启用,这也是桐乡第一家大型内河运输码头,借着这个码头,巨石创新了新的物流模式,“以往大部分运输都走公路,因为公路快,但是现在一来公路运输缺少司机,二来不少高速都封闭了,所以客户也都能接受这种新的物流方式。”张志坚告诉记者,水运较公路运输也有不少优势,比如运输成本低、运量大、而且用工少,以一艘荷载36TEU(1个TEU等于20英尺标准箱)内河集装箱船计算,以往这样一船货需要36辆集装卡车运输,光司机就需要36个,如今“弃陆改水”后,平均运输成本较公路运输下降25%左右。
多地协作 政企联手
新的物流方式,也带来了新的难题。
巨石一家原材料供应商在富阳,原本一直走的公路,但是这次只能走水路。然而,这条水路10多年来没有行驶过一艘槽罐船,缺少各种相应的配套手续。就这样,船一路开,巨石的工作人员一路跟当地海事局沟通联系,过一个关卡沟通一次,新装GPS、新开证明等,经过重重手续,30多个小时,这首货船终于到达目的地,顺利取到了原材料。
疫情影响之下,即便不是新的航线,也有意想不到的意外。因为疫情防控规定,巨石装运原材料的船舶在一处河道的卡口被拦下,但是当时湖州和桐乡还没有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水运通行证的相关规定,卡口工作人员也没有应对办法。
“原材料运不进来,企业就要面临停产,如果水路运输道路不畅,影响后续物料运送,导致未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情况紧急,巨石立即向桐乡市经信局“求助”。该局高度重视,立刻派专人进一步了解情况,并及时对接当地交通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出具了相关证明,快速打通了水上运输道路,使船舶顺利通行。
启示:企业要善于危中抓机
疫情影响之下,物流的“肠阻梗”是普遍问题。但俗话说:“危机危机,危中有机。”面对普通性的难题,谁先破解,谁就能领先对手,抢得发展先机。
巨石在打通物流“任督二脉”的过程中,一方面为自己赢得了客户更多的信任,可以说,经历过这次危机,双方的心将更贴近,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巨石率先破题,赢得了订单,拿下了市场份额。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不仅有来自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更有来自政府的推动。危机面前,政府要多做雪中送炭之事,多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只有政企合力,政企同心,才能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