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新材料领域出现了三种与目前“新材料热”相悖的观点。
其一,新材料企业负责人的论断:“材料行业是中间制造业,必然有上下游和生态圈的问题,生态圈不成熟,材料再好也没有用武之地。”
其二,投资圈内人士也对目前涉及新材料的投资人表示出担心:越热的行业,投资越要冷静,因为“坑太多”。
其三,科学界人士表示:“新材料行业首先具备的是科学属性,靠烧钱不能解决问题。过去一两年,在二级市场有很多新材料的概念,明显是违背科学常识的。”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科研、投资、生产,这三个领域是任何产业发展的必要阶段,如今这三个领域抛出的论断在当前“新材料热”的背景下,就像是三盆冷水,直接浇在新材料产业的“七寸”上。
其实这三种论断表示出来的担心确有必要引起行业的重视。也许有人会说,新材料产业有大批的国家政策支持,而近期新材料的支持政策更加密集,从2016年末至今几个月时间内动作不断。2016年12月国家出台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提高新材料基础支撑能力,组织实施新材料提质和协同应用工程。随后在今年1月23日,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印发《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但是政策支持只是一方面,只能解决顶层设计的问题,新材料产业面临的现实困境却是个“多元”问题。
从成长过程看,新材料行业从走出实验室到成为一个产业,路线太长。虽然有国家政策支持的不断加码,但产业化困境犹存。
从产业化趋势来看,无论是经常见诸报端的石墨烯、3D打印,还是相对陌生的富勒烯、气凝胶、超材料,这些新材料潜在的市场规模很早就被业界认可,虽然已经有很多产品走出实验室进行生产,但依然是小批量的。克服了技术难题之后,应用端的问题再次显现,距离产业化还很远。
从投资风向来看,国内三到五年短周期的资金太多,于中国投资界一味追求“短期投资与高回报”的搭配,与国外十到十五年的投资周期相去甚远,而新材料产业又是一个需要稳扎稳打的行业,需要长期不间断资金扶持,而这与国内急功近利赚快钱的投资现象是相悖的。
以上三个问题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七寸”,是产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以国外的经验看,新材料产业化的关键点不在材料本身,而在于生产的装备和工艺能否帮助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品质,而这必须以构建新材料生态圈为前提。因此,加快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圈,实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