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一角
环境污染、过度捕捞、交通航运等因素,正在加速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农业部今年连续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的通知》、《关于调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通告》等文件,出台海洋渔船“双控”管理、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和伏季休渔三项重大改革制度,控制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实现零增长、负增长,由农业部报请国务院同意对沿海各省(区、市)下达阶段性控制和压减指标。
“到2020年,完成不少于3500艘海洋捕捞渔船的更新改造任务,每年支持更新改造一批大型钢质外海生产渔船;建立3个~5个海外渔业生产、加工基地,新建远洋渔船240艘,打造广东新时期外向型渔业。”近日公布的《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其中包含不少推动渔船更新改造、发展远洋渔业装备的内容,或可为目前显得较为低迷的渔船建造市场带来一些盼头。
据统计,广东省95%的渔船是木质渔船。渔业装备老旧落后,给渔业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渔民的经济效益也难以得到长期保障。老旧渔船不仅经济效益低,排放和污染也高,对海洋环境并不友好,在我国和世界环保政策法规日益严格、渔业产业要求从资源利用转向生态保护的今天,优化渔船装备结构,提高渔业装备质量和技术水平刻不容缓。
按照《规划》,广东省将着力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渔业,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经营规模适度、一二三产业融合、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渔业发展格局,达到“一增强两优化三提升”基本目标,率先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
其中,针对海洋捕捞方式,《规划》要求加速捕捞渔船更新改造。广东省将逐步对现有纳入国家捕捞强度控制范围的渔船实施更新改造,淘汰老、旧、木质渔船,完善渔船先建后拆机制,逐步淘汰双船底拖网、帆张网和三角虎网等对海洋资源破坏较严重的作业方式,推动“安全、节能、经济、环保、适居”的标准化渔船建设。同时,加快大型钢质渔船建设步伐,鼓励渔民淘汰近海小功率渔船,整合船网功率指标,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建造大功率钢质渔船,壮大外海作业的大型钢质围网、灯光罩网船队。
自2012年以来,广东省以每年新建约200艘大中型钢质海洋捕捞渔船的速度增长,截至2015年年底,该省共有钢质海洋捕捞渔船1886艘,玻璃钢渔船8541艘,远洋渔船189艘。但从比例看,仍然没有完全达到装备升级的目的。
为了推动渔船更新改造的进度,广东省在2015年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标准渔船设计项目,并公布了由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的首批三类十型标准化海洋捕捞渔船船型。据介绍,该项目还在进行当中,争取到2019年年底,广东省标准化捕捞渔船船型数据库至少有50款标准船型供渔民选择。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将投资25亿元,用于海洋渔船更新改造、海洋渔船通导与安全装备配备及升级改造以及渔船监控系统和数据处理中心的建设。到2020年,要完成不少于3500艘海洋捕捞渔船的更新改造任务,每年支持更新改造一批大型钢质外海生产渔船。
一直以来,渔船多为渔民个人或家庭为单位持有,这一方面导致渔船管理困难;另一方面,渔民自有资金不足,也是渔船更新改造难以推动的原因之一。“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将继续推动渔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积极推进渔民合作经营,探索“企业+基地+渔户”、“企业+捕捞渔民专业合作社+渔船”、“市场+捕捞渔民专业合作社+渔船”等合作模式,鼓励渔民以入股、租赁、合伙等形式发展联合经营或组建渔业企业;推动渔民、渔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加工流通企业等开展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合机制,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鼓励渔民淘汰近海小功率渔船,整合船网功率指标,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建造大功率钢质渔船。
广州船院副院长何兴介绍,与一般的商船不同,渔船的船东为渔民个人或合股,渔船产品的设计和建造在如何平衡安全、质量和成本的问题上难度更高。据介绍,该院在进行标准渔船设计项目过程中,专门针对渔民的使用需求进行了调研,发现大部分渔民对船舶的安全规范和建造标准不甚了解,广东省内相当一部分渔船不仅连最基本的通导、消防设备都没有,甚至为了便宜,船舶的设计和建造都极为马虎,船舶稳性不足,安全隐患严重。
“我们在进行标准渔船设计时,在保证船舶安全和质量的同时,尽可能满足渔民的使用要求,通过调整设备选型、修改设计方案等方式,严控渔船成本。”何兴表示,船企如果有意承接渔船订单,也需要尽可能考虑成本问题。
此外,船企承接渔船产品也需要考虑风险防范的问题。业内人士介绍,与商业航运公司或大型渔业公司相比,渔业合作社、联合经营的渔业企业这类船东毕竟在企业管理水平、资金稳定性等方面存在差距,船企承接这类订单,需要做好风险防范,以防船东破产、弃船等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