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化活动涉及的影响要素众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综合系统。需全面体现标准化活动的系统性特征,对标准化战略的环境、投入、过程、产出等各方面进行多维度评价,评价指标的选取遵循系统性、简洁性、操作性的原则。本研究所构建的团体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每个一级指标又下设若干二级指标。
一、评价背景
背景评价是评定团体标准制定和实施的需要、问题、资源和机会,包括:团体标准化工作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现行标准情况、创新和市场对标准的需求等。其实质是为了确定团体标准项目的选定和预研的科学性,从而不断调节、完善现有的标准化战略布局、工作计划,为决策提供依据。评价指标包括:环境影响、现行标准情况、市场和创新对标准的需求3个二级指标。包括环境影响、现行标准情况、市场和创新对标准的需求3个二级指标。对该部分的评价最主要的是团体标准是否反映了市场和创新对标准的需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内容设计:标准是否有助于解决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标准是否属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标准立项是否广泛征求了利益相关方及领域专家的意见等。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从政策、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对标准的影响进行。还要考虑标准与国际、国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是否重复、相互协调情况。
二、输入评价
输入评价是为了明确有效开展团体标准化工作的需要,其实质是判断输入条件和保障的充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这些条件包括:团体标准编制主体、标准化工作的管理运行机制、团体标准编制主体的能力和水平等。评价指标包括:标准化制定主体、运行机制、标准化工作能力和水平3个二级指标。标准化制定主体要具备社会团体法人资质,能够满足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指南等的相关要求。运行机制方面:要考虑组织内部治理能力、外部协调与申诉机制、项目管理、知识和产权管理等要求。另外,要对组织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估。
三、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的目的在于对标准制定、实施过程等进行形成性评价,监督、记录和评价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包括:标准制定、团体标准的编号和文件管理、标准发布、宣贯实施、推广应用等活动过程。过程评价是结果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检查、监督、反馈、调整和改进团体标准化工作过程的重要手段。指标包括:标准制定、标准发布、宣贯实施、推广与应用4个二级指标。标准的制定要有完备的标准制定程序、透明的标准制定过程、适宜的标准制定周期,并要定期进行阶段检查。团体标准的编号和文件管理应符合《团体标准管理规定》。鼓励组织在相关媒体上公开发布相关标准信息、大量发行标准,积极组织标准的宣贯实施、监督抽查和持续改进,开展培训、论坛、技术交流等宣传推广活动,争取将团体标准纳入合格评定、检验检测、认证的依据等。
四、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是考核团体标准化活动实际整体达到的效果。团体标准的质量、标准的推广实施范围、实施效果、可推广性和可持续性等。对结果的评价还应与前面的几项评价进行对照,以了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对整个评价过程做出恰当的判断和决策。指标包括:标准质量、适用性和可推广性、实施效果、可持续性4个二级指标。标准的质量是对标准的技术内容、编写规范等的要求。实施效果方面的评价内容包括:规范行业发展,支撑政府决策,产生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满意度等。标准的可持续性是指是否能有效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保护环境,促进贸易和交流,促进价值链和供应链发展,保护人身健康和公众利益等。还要考虑标准的适用性以及标准升级、政府采纳和应用等可推广性要求。
【转载声明】:本平台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qbw@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平台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平台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