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造纤维类材质用于汽车的生产已经由来已久,如今几乎所有的一线厂商都有使用碳纤维类材质制造的汽车。但关于碳纤维在汽车上的应用,有几个常见的误区,下面一起看下。
常见误区一:认为很多超级跑车用的都是碳纤维
关键点:
错把碳纤维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混为一谈
将人造纤维类材质用于汽车的生产已经由来已久,如今几乎所有的一线厂商都有使用碳纤维类材质制造的汽车。
两者的关系就像面粉与干粮,即所有人都知道碳纤维可作为原材料,但根据需求生产出高性能复合材料才是难点和关键点。
另外从物理构成讲:碳纤维几乎全部由“碳”构成(通常在95%以上),而增强复合材料就要增加很多元素以满足更高的使用需求。最常见的就有聚丙烯晴基纤维、黏胶丝和沥青基纤维等,特性不同、档次也不同,后文我们会展开介绍。
几乎所有用于汽车制造的都是CFRP
碳纤维几乎全部由“碳”构成(通常在95%以上)是一种纤维状的碳材料,复合材料通常会与树脂结合。
另外从称谓的角度来说:碳纤维(Carbon Fiber)的英文简称是CF,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的英文简称则是CFRP,比如大众XL Sport混动性能车以及宝马i系列车型都是采用的CFRP,即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造的车身主体。
常见误区二:提到碳纤维就认为是一种高级材质
关键点:
碳纤维类材质也有高低档之分,主要与制造工艺相关
提到碳纤维类材质,我们首先能想到的便是坚固、轻量并且价格昂贵(相比传统钢铁和塑料材质而言),当然这并不错,因为能够应用到性能车型甚至是F1赛车上的碳纤维类类材质确实都是高端产品。只是这并不代表碳纤维类产品就没有低档货,当中良莠不齐的生产质量和制造工艺流程是区分高低端产品的关键。
事实上,碳纤维只是个广义上物质界定,根据应用需求衍生出的复合类材质其实超级多,分类的维度也很多,比如可以按原丝类型分、物理性能分、应用功能分、制造方法分等等,相应的就有了高低档次之分。这里就按原丝类型来分,通常就有聚丙烯晴基纤维、黏胶丝和沥青基纤维等种类,而不用原料则意味着碳化得率的不同。这当中用聚丙烯腈生产的碳纤维产量最多(约占市场的95%左右),它的碳化得率约为50%-60%左右,属于比较高的范围,而以沥青纤维为原料,碳化得率能达到80-90%,同时成本还更低,也是目前积极发展的类型。
另一个决定碳纤维用途和档次的问题,就是制造工艺,最简单的,我们都知道生产碳纤维类材料通常需要超高温热处理步骤(通常在300℃-2000℃量级上),不同烧制温度会直接影响产品的特性的成本,从而不同碳纤维类材料之间的差价可能在几倍甚至几十倍上下。另外,高温烧制往往也意味着大量能源的消耗,当然这就属于环保维度的问题了,我们暂且不提。
常见误区三:因为纹理相似,所以认为碳纤维材质与凯夫拉材质是同类
关键点:
两者物理特性、知识产权所属等都有本质性不同
按照化学式不同,芳纶纤维材料可分对位和间位两种,杜邦的对位芳纶品牌位KEVLAR,间位芳纶品牌位NOMEX。
在一次参观宝马X5防弹车时,现场观众之间的交流问题。另外当时还有位朋友不解的问:每年碳纤维类材料的产量很大,而凯夫拉材质(KEVLAR)年产量要少的多,为什么防弹材料不用碳纤维而用凯夫拉呢?
前面已经介绍过碳纤维,它其实就是一种纤维状的碳材料;而凯夫拉纤维材质则是美国杜邦(DuPont)公司对芳纶纤维材料产品的品牌名,它的化学名称应该叫: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由于同属人造纤维类材料,并且拥有相似的工艺流程,因而在视觉感受上确实有相似之处,但其实是不同的。
【转载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qbw@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