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 国内动态 国外动态 企业新闻 市场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资讯 主题站
运20四条生产线,轰20落地,发动机材料突破,空军战机发力
发布时间:2017-05-27   浏览次数:

据可靠消息,近期《依托能源工程推进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下发。意见确定到2020年,结合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突破重型燃气轮机设计技术、高温部件制造技术和运行维护技术,解决燃气发电项目设备瓶颈,国内基本形成完整的重型燃气轮机产业体系。

各类中小型燃机自主设计制造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中小型燃气轮机装备初步实现系列化,满足各类能源项目需求。燃机运行维护服务基本立足国内,开展先进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形成燃气轮机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试验、维修服务和应用结合的高效机制,具备自主持续发展的能力,有效保障能源各领域对燃气轮机需求。

根据意见,重型燃机、中小系列燃气轮机、燃机关键材料等将是发展重点。

军事专家介绍,困扰中国重型燃气轮机生产的叶片难题近日实现突破性进展。中国已经能够独立自主生产重型燃气轮机透平叶片,这标志着中国重型燃气轮机叶片设计制造包括备件供应完全实现国产化。这次研制成功的全三维复合倾斜透平静叶片与传统的直叶片相比,全三维复合倾斜造型气动损失小、效率高,但叶片冷却设计难度大,涉及气动、传热、强度多学科。

集中力量干大事是中国的体制优势,只要中国想干并集中力量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原子弹、氢弹、卫星、航母等等高端装备,中国都是克服重重困难最后成功。这次国家重点发力发动机燃气轮机建设,必然会推动相关建设加速,必然会促力中国发动机材料等快速突破。

中国在新型材料研发上取得突破终于破解了这一核心难题。中国加力研制的研制定向单晶、定向共晶、钨丝增强镍基合金、陶瓷材料,弥散强化镍基合金和新型粉末涡轮盘合金等都取得重要进展。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新型钛铝合金承温能力比现有发动机核心部件材料的耐高温能力提高150℃-250℃,使中国航空发动机材料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研制的钛铝合金家族的新成员“聚片双晶钛铝单晶”(PST钛铝单晶),不仅使其强度、塑性大大增强,其耐高温能力更是达到900℃以上。陈光教授团队发明的这一新材料,一下将承温能力提高了150℃-250℃以上,是重大突破,属于我国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成果。

中国还可以将如镍、钴或钛材料,希望未来通过改良这些微观结构,将材料性能最大化,从而彻底摆脱美国发动机材料控制,为最终发动机量产铺平道路。美国首次突破传统耐热钛合金,实现阻燃钛合金后,中国和俄罗斯也摩拳擦掌般加紧落实了这方面的研究,并且迅速推出了成分、性能方面与之相似的材料。目前中国这方面的材料水平进步也比较大。

中国正在研发的新型合金材料比欧美日本等国家用的镍基耐高温合金,比中国研制高铌钛铝合金耐高温密度超过一半,更关键的是,由于高铌钛铝合金的密度低一半,可以大大减轻发动机的重量,从而极大提高了发动机的推重比。

中国正在大力研发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在世界上绝对一流。一旦成功其制成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重量只有金属合金制成件重量的三分之一。它们允许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运行在更高的温度,因为它们更耐高温,这使得装配这些新材料部件的发动机效率更高,并有助于降低飞机的整体重量。

中国天生就是大国,只要有一个坚强领导集体,不内乱,任何人都阻挡不了中国的崛起!中国加油!材料研制出来与实际生产出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生产各个环节的把控很重要,做为老燃机人,我太清楚这上面细节的要求有多高,说白了镙栓紧的顺序和扭力都有要求的。加油吧航发人。

液压机,美国弄不出来可以找日本!碳纤维弄不好可以找日本,军工橡胶弄不好可以找欧洲联合搞……我们有什么?我们只能自己搞!可以说,我们的军工就是以一国之力挑战世界各个顶尖国家!谁还喷!?

当然除了发动机相关问题,中国空军战机的发力更加喜人,四款大飞机都要量产,轰20的消息不断传来,安装国产发动机的歼20性能更加优异,可谓是喜事连连。

据网络消息,运-20正在开足马力制作,生产线要增至4条,咱们战略运输能力以前太落后,急需恶补。此外中国著名试飞员徐勇凌曾说,五到十年之后可能要开发比运20更大的运输机,到时候运30,运40,运50想想都让人激动。

《中国航空报》5月18日报道,运20大型运输机在5月5日顺利完成溅水试验。运20为国内首款开展该项试验的军用飞机。溅水试验是“大飞机”的“必修科目”,该试验的目的在于验证新飞机在大量积水跑道上的运行能力。对于肩负中国空军战略运输重任的运20来说,在复杂乃至恶劣野战条件下的跑道运行能力至关重要。

截止2016年底,美军中服役的C-17大型运输机约223架。除此之外,C-5“银河”重型运输机81架,C-130“大力神”中型运输机约395架,以C-130为基础改装的特种机,炮艇机,救援机约157架,合计下来美军目前共有运输机856架。

外国媒体预测中国的需要生产800到1000架运-20运输机才能满足需要,如果按照美军这种结构去估算,运-20载重量为66吨,也就是说起码要300架才能和美军目前的C-17运输能力持平,如果再算上以运-20为基础改装的特种机,预警机,加油机起码100架,那么也就是意味着运-20未来的产量可能会在400到420架之间 。

也有人认为,美中国情不一样,我们目前有一个军的伞兵,旅团化编制,按照5000公里机动飞行一架次,毕竟我们和美军任务不同,美军全球警察,24小时存在感,希望早日和乌克兰打成安124升级版国内生产,个人认为拥有100到120架安124,240架运20,专职加油版安124配备36架到48架即可,运20加油版60架,剩下的飞机可以快速换装根据不同任务进行调整,200架运9即可,运9特种飞机??80架,48架c919反潜,24架c929特种大型预警机即可

最近,有一条振奋消息传出:陕飞使用国际先进的脉动生产线生产运-20,并且这种生产线一下子就建四条。所谓总装脉动生产线,是借鉴汽车的高效流水线作业方式,让飞机以固有的节拍移动,操作人员在固定区域进行装配作业。在总装前,会完成对各部件的线缆、管路安装,形成大部件的模块化结构。这种生产方式,自动化程度更高、过程更加流畅、生产效率更高。欧美已经拥有发达的总装脉动生产线。美国F-35在脉动生产线生产,几乎能够实现每天生产一架的高产能。

运20开足马力建设,轰20也没想闲着。有消息称,轰20的研发,可能落户西飞,这种全向隐身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将让中国空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空军,使中国具备真正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

2015年7月13日,日本外交学者发表题为《中国想研发一种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的文章说,中国研发一种能够打击到太平洋上更远目标的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轰-20。

2016年9月1日,空军司令员马晓天在航空开放活动上披露中国正在发展新一代远程轰炸机,“传说”中的“轰-20”得到确认。

2016年11月6日中央四台的《中央舆论场》,在互动中大屏幕上投射出了轰20、歼20、运20等的模拟图。能看出轰20是飞翼布局,但是还跟B2有区别,貌似翼展小于B2。

最近据美国《今日新闻》网报道称,中国一款名为“轰-20”的新型轰炸机引起外界的关注,从曝光的最新照片显示,“轰-20”酷似美军正在使用的“B-2”隐身轰炸机,都是飞翼布局。俄媒报道称,中国对新一代“轰-20”隐形轰炸机的基本要求已经明确。 俄罗斯《军工信使》网站报道称,中国研制的“轰-20”隐形轰炸机的最大航程可达12000公里,作战巡逻半径可达6000公里,最大载弹量不低于20吨。“轰-20”轰炸机总共可保障12至14枚导弹的发射任务,计划于2018年首飞,2021年就有望交付军队。

参照歼20从首飞到列装的速度,轰20极有可能在2018年内实现首飞,预计2022年服役。外界普遍认为,2022年是一个关键节点,预计中国“空天海一体”多个战略武器将在这一年体系化成军。中国做事一向稳拓,我想轰20已经试飞至少1年,现在说出来已经是成功了。不是双三隐形远程轰炸机吗?3倍音速,3万米高空,采用涡喷冲压发动机,世界独创。很期待,向中国科学家致敬。

二战后美国抓走了德国的军事人才,俄国接受了大量生产线,所以美国的起点大部分来源于二战科学,俄国大量消耗二战产能,所以不要总是觉得仿别人的就是自己不行,世界所有的军事强国或多或少的都是吸收了二战德国的科技与技术,因为德国是倾全国之力发展军事,所以,不要动不动就贬低自己看重别人,我们国家比不上西方国家的科技,因为我们是从100年的战火中复苏过来的,而美国在自身不受战争的影响下发展了200年,一动一静,差距就出来了,我们中国人还在为温饱努力的时候,人家都登月了,这就是差距!所以仿制美国,俄国,不要觉得这是耻辱,中国需要学习人家,需要发展科技,需要强大,其他的真的不重要!

六十年前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产值低,重工业几乎为零没。有核武器,没有计算机,没有国产军舰,飞机,谁都能掺和中国内部事务。美国兴起于二战自苏联解体后一家独大,90年代美国军费和对世界控制力达到顶峰,2000年代以后发展明显放缓,亚太军事收缩所以才会有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口号和重返亚太的战略,美国人都比你看得清楚。它依然是世界第一强国,它也很着急啊,要保住这个地位。时代日新月异,量子计算和通信,可控核聚变,这些未来技术中国走在最前面。。。。。。咋就越来越不行了?如果说中国以前几乎百分百的技术落后,现在起码有百分之十跟上甚至超过了。

中国古人说: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毛主席说过:不是不报,时候末到……有些人在不必要的情况下,高喊硬碰硬的军事对抗,自断发展道路。希拉里、特朗普只是与安倍、阿基诺等等同样的低能政客,米国、倭国、佣国,岛国都是过眼烟云,不足挂齿。我们坚信:没有力量能挡住中国前进和发展的脚步,强大的中国是历史的选择。

来源:玻纤情报网
 关键词:
免责申明 网员服务 广告服务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www.fiberglass365.com.cn 苏ICP备0901666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