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态 独家新闻 国外动态 市场分析 企业新闻 技术资讯 政策法规 主题站
专家解读 | 通俗易懂地理解标准数字化
发布时间:2022-06-14   浏览次数:

标准数字化是相对较新的概念,其起源、内涵、作用等是关系到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小棉袄通过整理第十八届中国标准化论坛圆桌会议上的嘉宾——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国家及区域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陶岚的发言录音,带大家了解什么是标准数字化。


第十八届中国标准化论坛圆桌会议陶岚主任现场发言


背景:标准数字化从哪里来?

标准数字化来源于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从国际来看,数字化转型大幕已拉开,各行业领域数字化程度日益加深,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正在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点。从国内来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数字化已经成为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宏观角度的政策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政府的数字化改革、产业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之路。这对标准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化工作必须及时跟进。同时,标准的数字化转型又能更好支撑和促进政府、产业、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因此,标准的数字化转型与政府、产业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需求:为什么要有标准数字化?

首先,从标准内驱力的角度来看,当前标准的发布形式与实际使用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不适用的情况。以标准发布为例,目前标准通常以纸质文本或电子文档形式发布。而用户对标准的使用是以数据、图样、模型等多种方式进行应用,这就需要标准使用者对标准进行人工搜寻、浏览、阅读,找到相应的标准、段落、知识、数据后才能进行应用,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标准纸质文本或电子文档形式的发布已不能很好满足标准高效率、高精度的知识级、指标级使用的需要。


其次,从标准外驱力的角度来看,既有标准的存在形式与政府、企业日益数字化变革的工作流程、科研生产过程不匹配、不适应。主要体现在标准使用数字化、标准嵌套引用复杂化、应用场景智能化三个方面。第一,在标准使用方面,以纸质文本或电子文档形式存在的标准,需要经过科研人员或其他使用人员通过阅读、剪辑、理解后,通过复制粘贴、手工录入或制作图样等较为原始方式进行使用,与数字化时代背景不匹配。第二,在标准嵌套引用方面,一项标准通常会引用、参考多项标准,并且被引用的标准还会继续引用更多标准。理论上,一项标准可以“带出”不同组织制定的上千项标准。以航空制造业为例,在国外某知名飞机制造企业的标准采集数据库中,包含了近10万份的标准文档,外部标准占3/4,且其中97%的内部标准均引用了外部标准,涉及到的是百万级标准化文件引用链条。这样的链条和量级的纸形或电子文档标准,其标准之间的结构关系和版本变动梳理是难以开展的。第三,在应用场景方面,相当多的企业,尤其是航空、航天、汽车、电力等领域企业,其研发、生产、运营中已经使用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平台、工具和流程手段,需要直接使用标准中的指标、公式、模型、数据,而纸型或电子文档标准显然无法满足。


管窥:什么是标准数字化?

标准数字化还处于仁智各见的阶段,目前还没有权威、统一的定义。从已有的研究和探索来看,有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阐释角度。一是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在2005年已预见到标准数字化是未来的趋势,在《航空航天标准化的未来》报告中,提出未来的标准存在形式不再是纸形文档的形式,而是以数据单元的集合来进行管理和控制,用户(人、机器及其他使用者)能够以最符合需要的恰当形式进行使用。这里有两层意思,即标准存在形式的“数字化”,以及数字化后标准的智能化应用。二是ISO、IEC、欧洲CEN/CENELEC、德国DIN/DKE等相关机构提出的“SMART标准”,即机器可读标准,发展未来机器可执行标准的结构和格式。


相对来说,国内对“标准数字化”更多是从应用角度去理解,虽然与国际国外的叫法不同,但主旨和核心要义都是一样的。具体来说,主要由两类非常典型的用户。一是政府部门。政府的数字化改革过程中,标准的数字化工作必须要先行。浙江推进数字化转型,设立政府专班研究构建数字化改革标准化体系框架,助推省域数字治理体系的全方位系统性制度重塑。二是企业。大型企业的运营体系、业务构成相对复杂,在推进标准数字化时需要运用系统工程思维和系统化手段,并配合上智能化工具。例如构建标准数据云中心,根据标准治理、管理、执行等不同需求,以恰当的形式去使用标准。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创新性强、比较灵活,从小的功能性软件、工具等方面着手推进标准数字化,满足特定的标准使用需求。政府部门、协会组织也可以通过数字化公益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关服务。


前行:标准数字化面临的挑战

标准数字化仍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在起步探索和前行的路上,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概括的看,主要存在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标准数字化受制于技术发展水平。标准数字化需要用到许多先进的技术尤其是数字化技术。例如标准离散技术、知识挖掘技术、知识图谱构建技术、智能评估与结果可视化技术等等。然而,目前很多相关技术还处在探索和前行的过程中,这对标准数字化的发展是一大挑战。二是标准需求的精准把握和有效匹配比较难。现在有一种单方面追求技术先进性的倾向,认为标准知识离散的颗粒度越小越好、标准应用技术越智能越好,反而忽视了标准的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这种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的标准,与政府、企业等对标准的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导致标准数字化与实际应用的脱节,会极大降低标准数字化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强调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来源:绝热节能网
 关键词:
免责申明 网员服务 广告服务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www.chinajrjn.com 苏ICP备0901666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