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态 独家新闻 国外动态 市场分析 企业新闻 技术资讯 政策法规 主题站
“两会”话“绿建”
发布时间:2023-03-17   浏览次数:

倪海琼

超低能耗建筑

全国人大代表倪海琼:大力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奥润顺达集团总裁倪海琼在今年的两会上建议,加大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应用推广力度。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适用于不同气候带的科学建筑,其相较于普通建筑可节省耗能90%以上。随着国家大力普及节能建筑,这一技术已非常成熟,成了经济型、节能型、健康型、智慧型等多种系统,并逐步向近零能、净零能耗、产能型建筑提升,对推进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为加速推进这一颠覆性的产业革命,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倪海琼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由住建部门出台推广应用政策,在新农村建设、老旧房屋改造、新增建筑领域加大应用力度;在全国各省市公建项目中加强示范,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以及医疗、教育等公共住房中加深应用,切实提升建筑质量和使用寿命,带动全产业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大力支持建设国家级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基地、科创中心、展示中心,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突破一批关键设备和核心材料的研制瓶颈;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数万亿蓝海市场。

三是建议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导监管与主动干预作用,率先使用和大力推广,甚至像推广装配式建筑一样强制推广,提前引导社会全面提升认知,逐步感受并接受这一新型高科技建筑。同时,由政府对出台政策、标准编制、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验收评价等全环节加严把控,对被动房项目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并对不达标项目进行严厉追责,才能有效制止跟风模仿的“作坊企业”蜂拥而上,才能真正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李慧琼

绿色建筑

全国人大代表李慧琼:推行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毕马威中国顾问李慧琼建议,推行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制度,助力“双碳”战略深入实施。

李慧琼建议,引入绿色建筑保险机制,以市场化手段保证绿色建筑实现预期的星级标准,可以有效破解从绿色设计向绿色运行转化的难题。

李慧琼建议,首先应该全面引入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制度,通过政府部门引导和市场运作联动,实现预防、监控和补偿相结合的闭环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绿色改造和货币赔偿双支撑,助力双碳战略。

其次,对购买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的企业,按照保费一定比例进行财政补贴。一方面为绿色建筑的性能提供风险保障,另一方面保险机构也可以聘请风险控制机构,监控和规范绿色建筑的整个建设过程,助力绿色建筑达到其预定的星级目标。

钟宝申

绿色建筑

全国人大代表钟宝申:建议抓住关键窗口期推动农村地区普及绿色建筑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建议应制定乡村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助力城乡协同发展。

钟宝申认为,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要绿色低碳发展,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此,钟宝申建议,应制定乡村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助力城乡协同发展;在推广使用地源热泵方面,开展专项工作,为绿色建筑清洁采暖打开突破口。

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应用场景,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相较传统的农村建筑,不仅更加美观、节能,还可以创造超过25年的发电效益,实现居住舒适性、生活经济性和符合国家低碳趋势的多重优势。今天,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成本在逐渐降低,经济性、清洁性、能源属性均决定其可以成为乡村绿色建筑的主要选择。

周云杰

建筑节能

全国人大代表周云杰:加快建筑节能改造,推进适老产业数字化发展

周云杰指出,现阶段,我国建筑节能改造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由于高效节能产品推广不足,导致既有建筑运行能耗居高不下;二是目前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渗透率低,缺少适合中国国情的控制方案;三是由于现有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和碳限额标准体系不完善,制约全生命周期的闭环发展。

周文杰认为,首先需要编制绿色建筑推荐产品目录,并给予高性能、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产品购置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其次,推进绿色建筑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建筑节能减碳,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鼓励龙头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最后是,加快构建碳核算体系。“建议建立规范、统一的建筑碳减排核算机制,推进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制定。”

彭寿

绿色建材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彭寿:加速推进绿色建筑材料应用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材料发展取得持续突破,创新转化出节能、创能材料产品,但由于建筑设计施工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加上应用场景引导不足,导致绿色材料与绿色建筑的产业结合程度仍然不高。对此,建议加速推进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体系建设,完善绿色材料设计标准和规范体系,加快绿色材料的应用推广,不断提升建筑的寿命、质量及绿色化水平,让绿色材料性能转化为绿色建筑功能。

同时,针对绿色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建议围绕质量、安全、绿色等关键指标,建立新的绿色建筑施工安装体系,打造从标准、规范到检测的一体化绿色高质量建筑,统筹城市和农村一体化标准,将城市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覆盖到农村自建房建设,不断提升乡村建筑绿色化、高质化建设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周荃

绿色低碳建筑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周荃:加大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的力度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建筑的工作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实际中仍存在前置认定难、金融产品不多等诸多问题。

建议完善绿色建筑预评价体系,支持绿色建筑前置信贷认定,同时银行应将获得绿色建筑标识作为信贷合同的履行承诺;推动相关部门合作,共同研发多品类,多场景的支持绿色低碳建筑的绿色金融产品;支持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碳建筑等项目;完善绿色金融所需的绿色建筑项目信息披露机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服务和资金互认共认、与港澳联动;探索碳交易、碳账户、碳信用等在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中的应用。

周岚

城市更新

周岚:推动市场力量深度参与城市更新行动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带来了“关于推动市场力量深度参与城市更新行动的提案”。周岚建议

一是授权地方政府率先开展综合试点。 建议由国务院授权地方政府综合试点,各地结合实际形成综合试点方案报批后实施。

二是探索政府自上而下引导和市场自下而上参与的可操作路径。地方政府需要详细调查更新地区的群众总体需求,形成地区的城市更新实施纲要,之后委托平台公司联合街道、 社区等形成更新推动主体,与地区居民、产权人和愿意参与的市场主体详细洽谈沟通, 形成务实可行的更新实施方案和详细设计。

三是鼓励市场力量参与城市更新实施建设运营一体化。建议支持参与更新的市场主体提高物业持有比例和期限、以长期运营收入平衡更新改造的投入,同时也推动开发主体转变为更新地区的长期运营商。

郭代军

建筑节能

全国政协委员、中诚投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代军:建议对建筑法部分内容进行修订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造技术创新进步,以及‘放管服’改革等要求,城乡建筑市场结构、建筑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郭代军建议,适当调整建筑法的适用范围。他说,现行建筑法适用范围限于“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不包含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活动,“建议将适用范围拓展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同时,现行建筑法不适用农民自建低层住宅的建筑活动,造成监管真空地带,“建议将农房建设管理纳入建筑法立法体系。”

“建议增加新型建造方式、建筑产业化、建筑节能、低碳减排、绿色建筑方面的相关内容。”郭代军同时提出,数字化、智能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动力和趋势,建议建筑法修订中,一是增加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规定;二是增加加快由传统建造向智能建造转变的内容;三是大力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陈卫国

智能建造

全国人大代表陈卫国:实施智能建造带动建筑业迭代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三局董事长陈卫国建议,加快推进实施智能建造,以此带动建筑业全产业链升级迭代。

陈卫国建议,可围绕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的全周期信息收集与应用,搭建以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吸纳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参与的协同管理平台。

同时,以产业化为牵引,支持头部企业聚焦智能控制和优化、新型传感感知、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缩短创新端到应用端的实施链条,快速形成创新价值闭环。

在政策支持和标准制定上,陈卫国建议,强化国家政策对地方政策的引导,确保装配式政策的分解落实方向保持一致。建立健全智能建造相关政策落实的监督机制,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实用性。

蒋涤非

建筑工业化

全国人大代表蒋涤非:加快推动建筑业由传统建造向建筑工业化转型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蒋涤非带来了《关于加快我国建筑业由传统建造向建筑工业化转型的建议》。蒋涤非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标准体系。全面推广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等新型建造组织方式。推动在建筑全环节推广应用BIM技术,加大新型建筑工业化共性技术研发,出台工业化建造过程评价管理办法。

二、加强专业支撑。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工人新职业工种认定体系,完善教育培训、考核发证、上岗就业、技能等级考评管理等相关实施细则,形成建筑产业工人“职业人才通道”。

三、加大政策支持。探索将工业化建造相关要求纳入地方建设监管平台,构建项目立项、土地供应、规划条件、方案设计、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综合监管、工程验收、项目运行等建造全过程的管理体系。

洪 杰

绿色建材

全国政协委员、三棵树董事长洪杰:推动绿色建材下乡

他建议,组建一支宣传绿色建材的基层工作人员队伍,引导村民了解和接受绿色建材产品;在财政补贴方面,对于消费者和参与绿色建材下乡的企业、电商、卖场,给予一定的补贴或优惠,提升参与积极性。

【转载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bjb@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绝热节能网
 关键词:
免责申明 网员服务 广告服务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www.chinajrjn.com 苏ICP备0901666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