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在英国的非政府组织环境调查署(EIA)调查报告显示,破坏臭氧层的“神秘气体”来自中国。
《自然》杂志5月研究发现,被称作“对臭氧层破坏力最大的气体”之一——三氯氟甲烷(CFC-11)浓度的下降速度大幅减缓50%。这或源于新生产源的排放。科学家们将源头锁定到了东亚某处。
调查目前有了新的进展, EIA在9日发布报告指出,通过实地走访,他们发现罪魁祸首是仍在违法生产的中国廉价泡沫制造商。这些小工厂在生产中大量违法使用CFC-11。
CFC-11是一种制作发泡剂的物质,曾广泛应用于聚氨酯泡沫塑料企业。但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早在2007年就发布禁令,规定从2008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使用氯氟烃物质作为发泡剂。
EIA报告截图
IHS Markit的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聚氨酯泡沫消费国,2015年占亚洲需求的四分之三,全球需求的三分之一。
在被禁之前,东亚的CFC-11和类似的化学品几乎都是中国生产的。聚氨酯泡沫用于建筑物和冰箱等制冷设备的隔热。
在中国兴盛的建筑行业中,泡沫塑料是需求量极大的隔热材料。EIA的调查人员找到了中国生产CFC-11的化工厂,并进行了实地调研。
他们发现, 中国泡沫塑料生产厂家大规模使用CFC-11,因为这种原料的价格比替代品更为便宜,而且生产效率更高。
EIA的玛哈帕(Avipsa Mahapatra)告诉《卫报》:“在21家公司中,有18家确认使用了CFC-11,这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惊。这些公司承认这是不合法行为,但对这件事表现得非常冷淡。”
报道称,这些公司还表示, CFC-11在该行业非常普遍。
“这些公司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其他人都这么做”,玛哈帕说,“利润极高、需求量大、风险很低,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公司能够明目张胆的用CFC的原因”。
EIA调研工厂中含有CFC的钢桶
EIA报告指出,违禁的工厂自己生产氯氟烃或从没有营业执照的工厂购买此产品,在对成品的标签进行处理后,销往其他亚洲或中东地区国家。
河北一家公司的代表说,他们公司的99%的产品中都使用了CFC-11,并承认是在内蒙古的 “非法地下工厂”里买的。
另外一家附近的企业的员工表示,很容易就能躲过检查,“市环保局来查的时候,会有人打电话给我们,我们就关厂,工人们集中躲起来”。
河北一家公司的代表说,他们公司的99%的产品中都使用了CFC-11
EIA估计,从2012年至2022年中国的氯氟碳化合物排放量若持续不减,将会达到14.8万吨,等同于70.2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或者相当于16座大型煤炭发电站在此期间持续运转。
事实上, 许多省份的环保部门近年来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出台了相关政策。
例如,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国际环境公约履约项目办公室在报告中曾写道:山东是泡沫生产大省,企业多,监管难,近年来出现非法使用已淘汰发泡剂现象,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臭氧层和生态环境,也造成国际履约被动局面。
针对该情况,山东省出台了企业备案管理政策,加强监督执法,对查处企业进行严惩,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非法使用现象,同时积极宣传推广替代技术,加强宣传培训,让泡沫企业走上环保健康发展之路。
尽管山东等省份在打击这种化工产品,但仍屡禁不止。
《纽约时报》报道称,曾供职于美国环境保护署、参加过《蒙特利尔议定书》一个咨询委员会的斯蒂芬· O· 安德森(Stephen O. Andersen)表示,CFC-11有更便宜的合法替代品。然而, 中国的小制造商们似乎不知道那些替代品的存在,或者不愿意为替换可使用它们的设备支付成本。
臭氧是一种保护地球免受有害紫外线照射的气体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建信表示,他和其他专家需要时间核实这些调查结果,在中国和其他地方追踪可能的来源。
“非法生产和使用氯氟烃肯定会导致大气浓度升高,”胡教授说。不过,他也表示,最新研究发现的排放量激增也意味着,可能存在之前没考虑过的新来源。
CFC-11是臭氧层的强力破坏者,而臭氧是一种保护地球免受有害紫外线照射的气体。
自从发现臭氧层出现面积相当于北美洲的空洞之后,全球范围内拉响警报。世界各国在1987年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在2010年之前逐步淘汰CFC这一有害化学物质。
中国也是《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约国。
科学家们预测,随着禁令生效前生产的化学物质的降解、消失,到本世纪中叶,臭氧层有望完全恢复。但前不久的研究表明,新的排放可能会将恢复推迟十年。
法新社报道指出,本周将在维也纳召开《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相关国际会议,违反议定书的行为或将成为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
【转载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bjb@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