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态 独家新闻 国外动态 市场分析 企业新闻 技术资讯 政策法规 主题站
发展多样性绿色墙材更需因地制宜
发布时间:2017-04-21   浏览次数:

墙体是房屋建筑的主体部分之一,墙材占整个房屋建筑材料用量的一半以上(最高达70%),墙材产品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房屋建筑的安全、节能、环保及居住舒适度。

自《国务院批转国家建材局等部门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的通知》(国发【1992】66号)下发以来,我国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推广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禁粘禁实”卓有成效,新型墙材应用范围覆盖了绝大多数县级以上城市,东中部地区县级以上城市新型墙材推广应用率达到100%;各地新建节能建筑竣工面积和存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均呈快速增长趋势。但近年来,由于政策误读和缺乏正确引导,不少地方出现墙材单一化现象,严重制约了墙材产品的创新和墙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给房屋建筑质量安全造成隐患,大大降低了居民的“安居”幸福指数。

湖北省墙体材料行业协会的最新调研资料显示,目前当地重点推广的新型墙材为非烧结混凝土类产品,主要包括灰砂砖、混凝土空心砖和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其生产产量和建筑使用量超过全省墙材总量的九成,尤其是县级以上城市的应用率几乎达到100%。与之形成对应的是,城市房屋建筑墙体开裂、空鼓、渗水,房屋隔音、隔热、保温性能差等现象频频曝光。据建筑质量检验检测人士介绍,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墙体材料及施工质量问题,灰砂砖、混凝土空心砖、混凝土砌块、普通加气混凝土砌块等非烧结新型墙材导热系数都比较高,保温隔热性能及产品强度、稳定性、耐候性、隔音性能都不及传统烧结墙材。新一代蒸压砂加气混凝土高性能砌块在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但囿于成本和市场认知因素,目前尚在探索推广中。

业界权威人士也表示,与浙江、江苏、广东、四川、山东等墙材产业发达的省份相比,近年来湖北省墙材革新工作明显倾向于“重免烧、轻烧结”,非烧结领域又过分地强化了“混凝土基材料”的地位,而具有高导热特性的混凝土材料是造成现代城市“热岛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虽然新一代的河砂蒸压加气混凝土高性能砌块已完全规避了普通混凝土砌块的弊端,但毕竟市场占比还非常有限,且河砂资源也相对有限。事实上,无论是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东部发达省份,还是在四川、陕西、甘肃等西部省份,都坚持“烧结墙材与非烧结墙材并重”、绿色墙材主导的多元化发展方向,从而形成了烧结页岩砖、烧结空心砖、烧结砌块、烧结榫卯条板、免烧空心砖、普通混凝土砌块、混凝土模卡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混凝土玻纤复合墙板、生物质轻质墙板等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

专家认为,与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一样,墙材的多样性不仅是多元化市场需求的选择,也是化解建筑安全风险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对经过市场长期检验的传统绿色建材不能一概拒之门外,须客观辩证地认识和传承其优越性。比如,对于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秦砖汉瓦”,大家都清楚其生态性、稳定性、耐候性和耐久性非常好,不能简单因其曾经采用耕地取土和燃煤烧结而过分夸大其“破坏耕地、不节能、不环保”的“罪过”,而应“扬其长避其短”,正确引导烧结砖瓦行业转向利用页岩、污泥、建筑渣土和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农作物秸秆等资源作为原燃料,同时不断改进烧结工艺,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同样,对于新晋的“河砂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我们不能因其具有“轻质、高强、隔热、保温、防渗”等优越特性,就忽视其“二次耗能”以及大量取用河砂资源而造成堤防和河道安全隐患的弊端。

综上所述,业界人士希望我国墙材革新工作应正确解读“禁粘禁实”的产业政策,遵照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及各地对应的实施方案,引领当地墙材产业跳出发展误区,因地制宜走多元化发展道路,鼓励和支持发展多样性绿色墙材。

结合湖北墙材产业发展实际及资源分布情况,建议当地墙改工作指导部门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烧结和非烧结绿色墙材一视同仁,在生产和应用方面给予同等待遇。为了鼓励城市建筑垃圾和污泥等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建议政府以特许经营模式授权在中心城市周边地区投资兴建协同处置垃圾污泥(淤泥)烧结墙材生产线,主要生产空心节能砌块、景观砖、透水砖、古建砖(瓦)、陶粒和保温板等附加值相对较高的烧结制品,产品将优先用于当地公用建筑和市政工程;为确保生产线环保达标,仅可采用生物质燃料和其他清洁能源。对于非烧结墙材,则鼓励利用本地相对比较丰富的磷石膏、粉煤灰、冶金渣等工业固废,大力发展自保温砌块、轻质条板及其他建筑工业化部品部件。与此同时,支持同业间或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加大力度培植具有全省辐射能力的绿色墙材龙头企业;支持产业融合,鼓励墙材企业跨界研发被动式墙体屋面新材料,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和现代化步伐。

来源:绝热节能网
 关键词:
免责申明 网员服务 广告服务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www.chinajrjn.com 苏ICP备0901666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