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态 独家新闻 国外动态 市场分析 企业新闻 技术资讯 政策法规 主题站
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良性互动
发布时间:2019-08-12   浏览次数:

在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后,中国的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正在逐渐扩大。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已居国际第一方阵,在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们看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部分创新政策和经验正在得到复制和推广。这种创新和试验尤其体现在绿色建筑领域。

英格兰银行高级顾问、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SFSG)共同主席迈克尔·舍伦认为,“建筑导致大量的碳排放,推行绿色建筑非常重要”,“推行绿色建筑,使之节能环保、省水省电,这与绿色金融密切相关”。

英国通过较长时间实践得出的结论——“坚守绿色与盈利‘双重底线’,可以取得良好回报”,也为中国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增添了信心。

日前,就绿色金融进一步助推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和难点等问题,《环球》杂志记者对中国投资协会创新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祝慧烨进行了专访。

绿色建筑将迎来全面发展

记者:根据《2018年度绿色债券运行报告》,2018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合计88家,其中67家为2018年新增发行人。这些数据是否证明,近年来绿色金融尤其是绿色债券正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这一现状产生的背景如何?未来这种态势会继续保持吗?

祝慧烨:2018年,国内绿色债券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背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关于绿色债券的政策制度正在日益完善。

2018年9月,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审议通过了《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章程》,表决通过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等内容。12月7日,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正式成立,根据上年发布的《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暂行)》,绿标委将对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统筹实施自律管理。

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地方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也不断推进,多地相继出台了规划促进绿色债券发展。

其次,多地出台绿色债券的财政支持政策。在2018年1月、9月、12月,厦门、四川、深圳等地分别发布文件鼓励当地企业或机构发行绿色债券,根据发行规模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奖励或补贴;10月,江苏对成功发行绿色债券的非金融企业连续两年贴息30%,单只债券每年最高贴息不超过200万元,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的担保方也将获得一定的风险补偿。可以说,财政补贴政策的逐步落地,切实推动了绿色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

最后,环保意识不断提升。

随着绿色债券的广泛普及,不少非金融企业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承担企业责任。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环保行业中占比达90%以上,占据着行业主力军的地位。因此,绿色债券的现有规模从侧面反映了目前节能环保产业中众多中小企业的巨大融资需求。未来,绿色债券市场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债券的发行量将继续保持稳定。

记者: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印发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此次印发《目录》对于推动绿色发展,尤其是绿色建筑业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祝慧烨:和以往的文件相比,《目录》中针对绿色建筑包含项目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将《绿债目录》中的新建和改造绿色建筑2项内容扩充为6项,新增了超低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装配式建筑及物流绿色仓储4项,使得绿色建筑所包含的项目类型更加具体、全面。这些内容的扩充,一方面明晰了绿色建筑涵盖的范围,即包括超低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有助于推进绿色建筑的全方位发展,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对绿色建筑更为具体、明确的界定有助于政策在实践中落地,有助于绿色金融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可以预见,在政策的不断引导下,我国的绿色建筑将迎来全面发展的态势。

从畅想到落地

记者:今年3月,全国首单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在北京朝阳区落地,请以此为例,说说政府、绿色金融保险主体、项目等各方,在推动绿色建筑项目实现的整个流程中,各自充当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

祝慧烨:全国首单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是北京市朝阳区以崔各庄奶东村企业升级改造项目为试点,引入绿色保险机制,以市场化手段保证绿色建筑实现预期的运行评价星级标准,推进绿色建筑由绿色设计向绿色运行转化。

对于政府而言,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的落地是绿色保险助力绿色建筑的一次重大创新。引入市场机制有助于解决项目绿色设计与绿色运行之间的难题,也能推动工程建设行业高质量的发展转型。

对于保险主体而言,可以真正发挥建筑保险领域的专业优势,丰富绿色保险的业务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对绿色建筑项目的重要环节、节点进行风险防范,真正确保标的建筑满足绿色建筑运行的星级要求。

对于项目方而言,通过引入保险机制等第三方机构来确保项目方在项目的启动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行阶段均满足绿色建筑的星级要求,使绿色建筑的启动、设计、施工、运行等整个过程更加公开、透明,避免出现绿色建筑只满足绿色设计的要求、后期并不符合绿色运行的怪现象。

记者:海绵城市也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创新表现。绿色金融在建设“海绵城市”方面发挥了哪些具体作用?

祝慧烨:海绵城市作为环保项目,光靠财政是支撑不了的,所以可以看到绿色金融在供给端和需求端两边发力,为海绵城市的发展注入大量资金。根据测算,在未来的绿色投资当中,政府的财政支出将占到绿色投资的10%~15%左右,而其他绝大部分将来自社会投资、比重将达到85%~90%。

因此,好的环保项目,需要与资本对接,通过金融的介入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年海绵城市项目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国家发改委也鼓励和支持海绵城市项目申请发行绿色企业债券,使整个项目在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的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城市建设。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有进展

记者:虽然目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速度较快,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方面仍不充分,在这些方面我们正在采取怎样的措施,未来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祝慧烨:和以往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尽管仍不充分,但有进展。例如,2018年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加强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监督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及配套规范文件,提出对存续期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核查,进一步细化对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披露内容的要求。此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监督管理,提升绿色金融债信息披露透明度。

在随后的2018年9月30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准则》对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以及公司治理相关信息作出制度性规定,形成了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可以相信,环境信息透明度的提升,将有助于防止“漂绿”行为,促进绿色债券市场稳定发展。

尽管如此,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仍然不成熟,需进一步加强。这就要求完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加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监管,引导更多企业采用统一标准发布环境信息;借鉴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良好社会实践,倡导更多企业及时公开相关环境责任信息;鼓励各类投资机构加大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在投资风险管理体系中的权重,以市场化手段促进企业环境责任履行和信息公开等。



【转载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bjb@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绝热节能网
 关键词:
免责申明 网员服务 广告服务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www.chinajrjn.com 苏ICP备0901666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