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态 独家新闻 国外动态 市场分析 企业新闻 技术资讯 政策法规 主题站
装配式建筑或将洗牌全球建筑业?
发布时间:2019-04-10   浏览次数:

装配式建筑在日本、瑞典已是相当成熟,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与地区也逐渐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

目前,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有大量企业已经入局装配式建筑,以香港和新加坡为代表的装配式建筑市场尚处在萌芽阶段的亚洲国家与地区的政府也逐渐开始对这一领域加以青睐。

目前,全球装配式建筑行业究竟发展如何?亿欧家居将从背景、消费者认知、发展现状、未来趋势方面出发,聚焦较为典型的英国、美国、香港、新加坡市场,描绘行业概况。

背景:住房成本高昂,缺口日益扩大

英国每年对新建住宅的需求大约为25万套,但一直以来每年新建的住宅实际数目不到15万。这一方面导致房价上涨,另一方面也导致城市租房需求扩大。

美国正处于历史性的住房短缺之中。每年的新建住宅比1975年至2000年的平均水平低20%以上,仅2017年,美国就有40万套住宅的缺口。由于供应无法满足需求等因素,美国房价的增长率一度达到收入增长率的两倍、通货膨胀率的三倍。

香港、新加坡除去住宅缺口大、住房成本高这两大因素外,另一个城市发展重要的限制因素是土地资源匮乏,香港名列全球最拥挤的国家/地区排行榜之首,新加坡位居第二。城市被迫只能向天空扩张。

在房价高涨、住房紧缺的背景下,一部分有经验的建筑工、技术工(电工、木工等)因无法承受大都市高昂的房价、物价等生活成本而选择离开,年轻一代进入建筑业成为“手艺人”的意愿随着经济增长而逐年降低。老工人不断由于年事渐高、生活成本等因素离开,却也没有足够的新鲜血液补充进来,建筑业用工荒成为全球的趋势,并愈演愈烈。

劳动力紧缺又助推了这几个国家和地区本就高昂的人力资源成本飙升,间接助推了房价上扬。

而且,对于英国而言雪上加霜的是,英国有约15%的建筑工人来自其他欧洲国家,脱欧对于缓解当下劳动力紧张的难题有百害而无一利。

人不够,就要仰赖机器。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以英国为例。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得益于自动化的进步、机器取代人力的普及,英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增幅平均每年为3.2%,而建筑业仅为0.4%。“建筑业是最后一个迈入现代化的行业之一,”英国政府智囊团Cast Consultancy的负责人马克·法默(Mark Farmer)表示,“我们使用的其他产品大都打上了工业化的烙印,但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仍没有本质区别。”

住房紧张要求建筑业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进行建设,而使建筑业效率不高成本高的一大原因就是工业化程度低、对人工依赖性大。大部分工序在工厂流水线里完成的装配式建筑工时仅是传统建筑的50%、成本低于传统建筑20%~30%,似乎已成为这一难题的最优解。

认知:以质量为上的居住追求

英国人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还停留在“为应对战后住房危机而建造的劣质平房”,而美国人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也是“郊区简陋的可拆卸住宅”。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瑞典有80%的住宅完全或部分使用了装配式技术,日本有高达16%的新建住宅是装配式建筑,而英国部分采用装配式技术的新建住宅不足5%,其中真正的装配式建筑只会更少,美国也并不乐观,新建住宅中装配式建筑仅占2%。

而且,英美在对建筑本身的认知上也与装配式建筑相当发达的日本存在巨大差异。虽然设计的使用年限通常在50~100年之间,但日本使用装配式建筑的家庭往往每30年就重建一次住房,究其原因,是日本人认为房屋与汽车一样属于贬值品。相比之下,英美人更追求稳定恒久的住宅,对质量、耐久性自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美消费者认知尚未更新,对装配式建筑存在“劣质”的误解,又更为追求住宅质量,因此他们在购房时往往不会优先选择装配式建筑。

实际上,装配式建筑出自大工厂流水线,产品的精确性和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是有保证的。据介绍,装配式建筑的配件尺寸往往精细到0.1毫米,误差远远小于依靠人力完成的传统建筑物。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装配式建筑要抓住消费者的心,修炼内功、科技赋能是自然,扭转消费者的误解、更新他们的认知也还需要行业提起重视、付出更大的努力。

现状:发达国家争相起步

目前为止,装配式建筑在香港仍处于种子阶段,但官员已经在考虑建造装配式高层建筑以容纳居民。2018年,由香港大学主办、香港建筑协会承办,邀请到大量海外相关媒体、企业和行内人士的会议围绕装配式建筑在香港落地的可能性展开讨论,体现了香港特区政府的决心。

直到2013年新加坡都没有高层的装配式建筑。2013至2018的五年间,在政府的积极引进下,截至2018年冬新加坡已经完成了四幢用作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装配式建筑,每幢均超过30层。一个长达8.6公里的码头也正在建造,它由工厂内完成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砖块在现场组装而成。

美国与英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比大多数地区更成熟。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嗅觉敏锐的企业意识到:自动化赋能建筑业、加快住宅建设已经成为硬需求。据装配式建筑研究所(Modular Building Institute)统计,截至2018年12月,仅美国就有约250家从事装配式建筑的企业。装配式建筑在美国大量涌现。

在旧金山湾区,Blu Homes采用装配式建筑的豪华度假酒店已经开始运营。

Google联手Factory OS制造包含300套住宅的装配式建筑作为员工宿舍,旨在帮助那些无法负担公司周边高昂房租的员工解决后顾之忧。

一些建筑设计师品牌,如位于波士顿的Turkel Design和纽约的RES4(Resolution: 4 Architecture)已将装配式建筑、建筑设计与定制家居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2019年2月,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披露其子公司Sidewalk Labs将在占地750英亩的多伦多海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该项目广泛将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于建筑、路面等城市设施,建筑预计主要由木材和钢质框架制成,便于拆卸检修。此外,清洁能源、5G技术、垃圾智能回收、路面加热、外卖快递配送隧道也在这一项目的构想之中。

英国的高层装配式建筑可追溯到十余年以前。早2008年,英国就已建成了两座装配式的高层学生公寓,分别为17层和24层。而现在,英国已不满足于这个高度。2019年2月,一栋38层和一栋44层的双子大厦伦敦南部动工,卫浴、墙壁、地板等部件全部在伦敦北部的工厂里完成制造和组合,建成后,它们将成为世界上最高的装配式建筑。

未来:行业想象空间巨大,企业尚需修炼内功

目前,已建成的装配式建筑多用于酒店、租赁或社会救济,主要面向经济能力较差的学生、工人、年轻白领等人群。生活成本极高的国际化都市需要大量价格合理的城市核心住宅来填补市场空缺;而在人口密集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设更多速度快、质量合格、成本低的房屋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甚至提供必要的社会救济,已经成为政府与居民共同的呼唤。装配式建筑似乎是不同问题的同一个答案。

面向C端时,装配式建筑逐渐显示出个性化的趋向。它已广泛与装修甚至定制家居相结合,直接交付精装房。装配式建筑结合装修方面,日本Sekisui已相当成熟,Turkel Design和纽约的RES4(Resolution: 4 Architecture)则更进一步提供定制家居服务,一定程度上,定制家居为解决装配式建筑千篇一律的痛点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目前,随着装配式建筑行业向高层建筑发展,大部分国家尚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现实情况出台或更新行业标准。此外,在迅猛发展的势头背后,还有许多问题留给行内人士思考:如何保证将建筑部件的尺寸限制在适合运输的范围内?装配式建筑难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成本与个性化需求之间企业要如何平衡?最重要的是,装配式建筑入行前期投入巨大,建造厂房、购买设备、建立供应链开销极大,公司是否能够吸引资本支撑、是否有实现盈利的能力,取决于市场风向,也取决于企业的内功是否扎实。



【转载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bjb@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绝热节能网
 关键词:
免责申明 网员服务 广告服务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www.chinajrjn.com 苏ICP备0901666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