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年内,中国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将达到30%。这是中央和国务院2016年初联合发布的文件硬性规定的指标。由此,中国每年将建造几亿平方米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大跃进来了。
这是好事,但也隐含着巨大的风险。
2
装配式建筑不是什么复杂概念,就是在工厂里制作预制构件到工地装配成整体建筑。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许多建筑都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到处都有预制板厂,北京还建了一些“大板楼”、“盒子楼”。但当时中国装配式建筑技术不成熟:整体性不好,抗震不好,漏雨透风,90年代后被现浇建筑取代。如今,中国住宅绝大多数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
为什么过了几十年又重新搞起装配式建筑?
3
首先,目前发达国家的装配式建筑技术,特别是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技术——连接技术——已经成熟。欧洲、美国、日本、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大量采用装配式建筑。世界上最高的钢筋混凝土装配式住宅高达208米,55层。日本的装配式高层建筑经历了多次大地震的考验。阪神大地震震后调查表明,装配式建筑损坏率比其他建筑还低。
其次,装配式建筑在工厂里进行建筑构件的生产,有质量高、节约材料、节能减排、节省劳动力、改善劳工条件、工期短等诸多优势,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工业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必由之路。
4
既然装配式建筑技术已经成熟,我为什么在文章开头说装配式建筑大跃进隐含着巨大风险呢?
第一、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是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发展起来的,是技术理论、技术实践和管理经验逐步积累的过程。但目前大多数国家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也不到30%。我们要用十年时间走完其他国家半个多世纪的路,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
第二、国外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以框架结构和筒体结构居多,而中国住宅以剪力墙结构为主。剪力墙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发达国家也没有多少理论积累和实践经验。中国大规模推广剪力墙结构装配式建筑还缺研发试验和实践的积累。
第三、装配式建筑不单纯是技术问题,与技术同样重要的是强烈的意识和精细的管理。这也不是短期内能够普及的。
第四、装配式建筑涉及到建筑结构安全,一旦出问题就不是小问题,英国曾发生过装配式高层建筑因设计不当倒塌的事故,死了一些人,给世界建筑界以强烈的警示。发达国家在推动推广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都是极为慎重的。
5
由于装配式建筑有很多优点,装配式建筑有光明的前景。7年前,我和我带领的团队投入到这个事业中。我们建立了现代建筑产业园,引进了日本两家世界500强企业鹿岛集团、骊住集团,他们带来了装配式建筑的先进技术和精细的管理经验。我们之所以引进日本大牌企业,是因为我们深知:技术、意识和管理无法在短时间里“自悟”,几十年的差距也无法在短时间里“自学成才”,必须老老实实请老师教我们。
6
我们引进的日本企业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高装配率梁柱体系高层建筑,为中国建筑界示范了装配式建筑设计、拆分、制造和安装的全过程。
日本企业做事极其认真,产品精致,管理严谨,但成本非常高。由于亏损,不到2年他们就坚持不下去了,撤资回国,我们公司接盘继续。
我们接手预制构件工厂时,工厂有去日本培训过的人员,有在日本“研修”多年回国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工人,还有日本企业在中国培训的工人。我们又请来了上海两家多年向日本出口预制构件的企业派出团队管理工厂。这个阵容在国内装配式构件企业应当是最棒的。
但我还是不放心!
我学结构出身,深知建筑结构有一点疏忽或问题都可能酿成重大事故,越谨慎越保守越好。我决定把日本的厂长留下来做顾问。
请日本厂长的费用非常高,对微利制造企业是不小的数字,也容易造成工厂管理人员心理不平衡。许多人反对我的决定,总经理“磨叽”了我好多次,他们说我“多此一举”。但我不改变决定,我胆小,坚持“多此一举”。
7
日本顾问名叫勝见敏彦,他在工厂里不承担管理工作和具体事务,任务只有一个:发现问题。
勝见的责任心非常强。他每天认真地在工厂各个环节巡查,仔细对照图纸,发现问题就提出来,并提出解决办法。工厂管理团队也常常请教他,勝见不清楚的地方,会打电话或发邮件请教日本同行。我们在技术研发中也常常请教勝见,了解日本是如何做的。
勝见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就像CT“扫描仪”。扫描一遍没有问题,我们放心了;发现问题,消除隐患,我们也放心了。
8
1天, “扫描仪”勝见发现了一个错误。
工厂当时为一座高层办公楼制作预制构件,有一种构件叫“莲藕梁”,是梁与柱结合一体的构件。莲藕梁的柱子部分有一些为钢筋预留的孔,像莲藕一样,所以叫莲藕梁。
梁柱一体的莲藕梁,根据设计要求,这座建筑的柱子用C50混凝土,梁用C35混凝土。如此,莲藕梁中的柱子部分应当是C50混凝土,梁部分应当是C35混凝土。
但由于莲藕梁的名称是“梁”,构件拆分图纸又没有标注这个被叫做梁的构件中有两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工厂就按C35浇筑了混凝土。
生产出第一个莲藕梁,勝见就发现了问题:应当用两种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构件为什么只用了一种混凝土,而且是低强度等级的。勝见的发现避免了一场特大质量事故。我马上让人通知同时为这项工程制作构件的另一家企业,他们也做错了。
如果勝见没有扫描出这个问题,30多层的高层建筑的所有柱节点的混凝土强度就达不到设计要求,结构就是不安全的。如果等建筑构件都安装完了才发现这个问题,整座大楼就要炸掉重建,会损失几千万元,也将成为世界建筑界的“新闻”。如果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被发现,投入使用后,在风荷载或地震荷载的作用下,有可能发生楼塌人亡的灾难。
不谢天不谢地,谢我自己!坚持用日本顾问的“胆小”救了我。当初反对我聘请日本顾问的人,也认为胆小是对的,“多此一举”是必要之举。
9
装配式建筑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远没有成熟,科研试验非常少,设计、制作和安装经验非常少,许多细节应当如何做不是很有把握,有经验的管理者和“扫描仪”更是极其稀缺,装配式建筑应当有一个渐进地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但中国喜欢大跃进,喜欢蜂拥而上。一些地方政府的指标比中央目标更激进。许多企业纷纷涌入。装配式建筑的意识、管理和技术还远没有成型呢,“供给侧”就拥挤起来。
有两种可怕的胆大,无德胆大和无知胆大。无德胆大者偷工减料粗制乱造;无知胆大者不知道危险所在,没有“扫描仪”能力。大跃进往往催生这两种胆大,往往会酿出苦果。
装配式建筑领域已经陷入了拼价格、拼垫资的竞争中,技术和管理优势被忽略了。有的项目价格低到连直接成本都不够,更不要说建立可靠的技术和管理团队和聘请“扫描仪”的费用了。
10
装配式建筑有许多优势,安全度也高,但那是瑞典人、德国人、日本人的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是高度负责的意识、先进的技术和严谨的管理所形成的优势,是长期积累的优势,是不搞大跃进的优势。
如果没有先进技术和严谨管理的前提,装配式建筑的安全隐患要比现浇建筑大得多。
【转载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bjb@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