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态 独家新闻 国外动态 市场分析 企业新闻 技术资讯 政策法规 主题站
瓦克化学推出ETONIS®聚合物改性透水混凝土,强度高透水性好
发布时间:2017-08-24   浏览次数:

近期,在湖南、广西、江苏、安徽等多数城市再次因降雨被淹蒙受巨大损失。

“逢雨必涝,城市看海”已成为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长期面临的问题。

每逢暴雨必被淹,海绵城市建设迫在眉睫

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道路、高楼急剧扩张,传统的城市开发路径改变了原有的水生态。传统的城市硬化路面表面径流比例高达98-100%,具体数据请见下图。

各类地表的表面径流百分比例

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目前都是采用雨水快排模式,70%的雨水落在硬化地面上,只能在地表面流淌,再从管道中集中快排,强降雨一来,修再多管道也不够用。

海绵城市建设是有效防治城市内涝的最佳路径之一。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2017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海绵城市建设首次被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透水混凝土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手段,作为源头径流控制设施之一,能够实现海绵城市建设六大实施措施和手段中的渗、滞、蓄、净、排五项功能。

与传统的硬化铺装相比,透水混凝土铺装能够解决城市内涝,协调城市水资源综合治理,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效率和标准。透水混凝土的出现为解决城市雨水问题带来了曙光。

此外,透水混凝土还具有对雨水中悬浮污染物的净化功能;吸收噪音,可将噪声水平平均降低5分贝;具备很好的储蓄水能力,大大降低城区的潜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虽说透水混凝土有这么多优势,但问题仍不容忽视。第一代透水混凝土往往在透水性和强度上无法很好的平衡,实现高透水性即损失强度,抑或满足高强度又牺牲透水性。除此之外,还存在着透水率低、开裂倾向大、表面骨料粘接力低、耐候性差、强度低、不耐承载等问题。

第一代透水混凝土局限性

因存在这些问题,第一代透水混凝土被市场诟病。其在荷载路面上的应用一直不被市场认可,仅用于人行步道、公园景观道,停车场、小区道路等轻载路面也甚少使用,严重阻碍了透水混凝土的推广和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致力于发展和推广第二代透水混凝土的瓦克化学推出了ETONIS®聚合物改性透水混凝土,使水泥净浆与碎石骨料充分牢固地粘结在一起,但又不会填满碎石之间的间隙,其在保证透水率的同时,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聚合物的“秘诀”在于——在水泥水化产物、骨料表面之间产生网状柔性粘结,与水泥结晶产物的“渗透粘结”形成协同的“二元体系”。

透水混凝土(孔隙率为15-25%)采用接近均一粒径的粗骨料——胶凝材料集中分布于骨料表面和接触点;聚合物膜均匀地分布在水化产物和骨料之间,与水泥的刚性粘结一起协同提高体系的稳定性。

ETONIS®聚合物是几十万乙烯酯、乙烯等分子的化合态聚集。聚合物的粘接是柔性的,允许材料在较大尺度下移动而不被破坏,从而大大改善透水混凝土中水泥和骨料的刚性连接,提升其弹性模量和抗折强度,从而可以将应用从轻载道路的铺装拓展到重载道路。

来自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实验室的测试数据表明,ETONIS®聚合物对于透水混凝土最终抗压抗折强度均有大幅提高,特别是随着聚灰比的增加抗折强度(路用材料最关键的指标)不断提升。

作为道路铺装材料,耐久性是重要的考量因素,特别是当作为重载道路的铺装材料时。因此耐冻融性能及耐盐冻性能极为关键。

左侧混凝土试块经过12次欧洲CDF耐盐冻测试循环后,质量损失已大于2500g/m^2;右侧混凝土试块经过标准的28次循环后,质量损失仅880g/m^2。(实验数据来自瓦克化学博格豪森聚合物应用实验室)

除此之外,瓦克第二代透水混凝土在拉伸粘接强度方面也大大优于第一代产品,从而保证用于路面铺装时,表面结构在日常使用中能够很好地维持强度和耐用性,减少表面破损、骨料脱落形成坑槽等第一代透水混凝土常见的弊病。

瓦克有不同形式的透水混凝土增强材料和技术方案,可以满足客户现场拌合或工厂拌合的不同工艺要求。产品有五大优势和特点,具体如下:

更重要的是,以乳液和胶粉的形式提供给客户,可以满足客户不同生产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工厂预拌成品混凝土时, 可以使用ETONIS®乳液或者胶粉作为透水混凝土增强材料,使生产效率更高,质量更可控,性能更有保证。

现场拌合和铺摊混凝土时, 推荐使用ETONIS®胶粉作为增强材料,可以有效控制现场配合比及水灰比,确保透水混凝土的最终硬化性能,并为材料运输、现场存放、拌合投料等环节提供极大的便利性和经济性。

来源:绝热节能网
 关键词:
免责申明 网员服务 广告服务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www.chinajrjn.com 苏ICP备0901666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