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态 独家新闻 国外动态 市场分析 企业新闻 技术资讯 政策法规 主题站
《中国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
发布时间:2017-03-17   浏览次数:

中国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绝热节能材料主要包括无机、有机和复合三大类绝热节能材料以及吸声、隔声材料,广泛应用于住房建筑、工农业、国防设施、装备制造、环境工程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是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建筑节能和噪声污染防治,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材料和重要保障。

(一)“十二五”行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建筑房地产业和建筑节能市场需求增长的拉动下,我国绝热节能材料工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政策环境不断改善,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著。

1、产业规模继续扩大

2015年全国绝热节能材料产量564万吨,年均增长5.59%,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绝热节能产品制造和加工能力,以及包括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工程服务等在内的产业配套能力。声学材料快速发展,2015年全国声学材料产值583亿元,年均增长15.82%,资产总额达497亿元。声学材料制造企业突破1000家,从业人数达27万人,资产总额达497亿元。

2、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岩棉、泡沫玻璃、真空绝热板等无机绝热节能材料产能及应用占比稳步提高,其中岩棉及其制品占比由2010年的27.56%提高到2015年的36.35%,泡沫玻璃产能达到260万立方米;真空绝热板产品在家电、冷链物流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难燃低导热系数有机类绝热节能材料制造应用取得长足进步,导热系数在0.030 W/m·K以下的国产酚醛泡沫产品已进入建筑高端市场。新型防火阻燃复合保温装饰材料、保温防火结构模块等建筑装配式一体化产品不断涌现,逐步取代传统、易燃的有机类建筑保温产品。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提升。河北省廊坊地区成为国内岩棉、玻璃棉、泡沫玻璃产能聚集区,分别占全国的25%、60%、30%。山东、内蒙古成为我国硅酸铝纤维产业聚集区,福建、重庆、江苏已成为我国真空隔热板等高端绝热材料产业聚集区。

3、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绝热节能材料生产规模大型化、自动化和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岩棉领域攻克规模化生产装备技术关键难题,研发成功5万吨级岩棉生产线,“十二五”期间共建成投产2万吨以上的岩棉生产线62条,产能150万吨,其中单线年产3万吨以上的生产线达11条。泡沫玻璃装备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单线产能规模扩大40倍,由1500m3/年增至6万m3/年。气凝胶复合制品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富氧燃烧技术、烟气焚烧及余热利用技术、四辊离心成纤技术、高速高精度无尘切割技术,以及全自动烟气脱硫装置和全自动打包叠板系统等先进技术装备在行业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

4、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据不完全统计,五年间国家标准化等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先后发布实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外墙内保温复合板系统》等40余项关于绝热节能材料的标准、技术规程,以及一系列关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建筑保温领域的规范、标准、规程和应用图集。特别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正式实施,为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发展指明方向。各省市政府部门也根据各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了一批适用于本地区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相应的绝热保温材料应用施工技术规程,极大推动了绝热节能材料的发展。

5、节能减排初见成效

“十二五”期间,岩棉、玻璃棉、泡沫玻璃等通过淘汰落后和技术改造,能耗水平大幅降低,仅河北大城县关停落后小岩棉生产线165条,淘汰落后产能50万吨以上。河北地区岩棉环保设备投入达一亿元;离心玻璃棉生产工艺逐步淘汰和替代落后的火焰棉生产工艺。工业固废高端精细化综合利用在岩棉、硅酸铝纤维、泡沫玻璃、发泡微晶陶瓷等无机绝热材料中取得显著成效。

(二)存在问题

1、产能过剩,自律不足

在产能快速扩张和下游市场需求萎缩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岩棉、EPS等多数绝热材料产能严重过剩,价格出现10%-30%的下滑,多数企业产能发挥率不足50%。产品同质化、低端化,企业小散乱、恶性低价竞争、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等行业共性问题日趋严重,行业自律严重不足,市场秩序失范,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行业利润不断降低。

2、结构失衡,集中度低

以规模扩张和生产要素投入驱动为主的发展模式仍主导着行业发展。大宗低值产品占比较高,高附加值、高性能产品规模偏小,呈现出“老的多、新的少”的特点。全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采用落后生产方式和技术装备的企业依然大量存在,带来污染环境、资源浪费、质量安全事故等一系列问题。绝热节能材料行业集中度低,声学材料制造企业中大型企业仅占0.2%,在规范市场、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强。

3、创新保障不足,商业模式简单

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缺乏有效的创新平台,多数企业没有技术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保障能力严重不足,尤其是材料应用创新方面与市场严重脱节,为客户提供应用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等服务能力差,在体系创新、系统创新以及两化融合等方面难以支撑绝热节能材料的转型发展。技术开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中高级专业人才以及熟练的技术工人严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大多数企业商业模式简单,无力在产品服务、渠道建设、品牌培育等方面进行有效投入,市场融资和营销策略等能力水平不高,品牌认知度和市场影响力低。

二、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既有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投资消费结构调整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总体上看,未来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一)机遇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为行业规模化发展带来市场机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预计每年将有超过1600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各类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总量逾3000万户,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房屋建设仍将保持较大的规模,作为房屋建筑不可或缺的绝热节能和隔声材料,仍将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二是建筑节能强制标准及住房消费升级为行业提质增效带来重大机遇。“十三五”期间,建筑节能被列入国家节能减排和减少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工作,65%的第三阶段建筑建筑节能强制标准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多省市建筑节能强制标准率先完成从65%向75%的过渡,各地超低能耗建筑(被动式房屋)逐步推广普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的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房屋安全、舒适、隔音、环保等居住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将为高性能防火保温隔声材料带来巨大市场需求空间,为行业转型升级和品质提升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三是绿色建筑建材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为绝热节能声学材料培育新需求、新市场带来机遇。近年来国务院及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部委相继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大力发展绿色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根据相关文件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提升到50%,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提高绿色建材在各类建筑物中的应用比例。到2018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30%,绿色建筑应用比例达到50%,试点示范工程应用比例达到70%,既有建筑改造应用比例提高到80%。绿色建筑建材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为天然具备保温、隔热、隔声等节能环保“绿色基因”的绝热节能材料扩大应用领域,培育新需求、新市场,实现与建筑业融合、跨界、协同发展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四是经济体制改革规范市场环境为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机遇。国务院《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对深化企业改革、公平市场环境、拓宽融资渠道、促进科技创新等作出重大部署。住建部2014年发出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简政放权,开放市场,坚持放管并重,消除市场壁垒,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全国建筑市场体系。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一些不合理注册、审批、备案、保证金等地方保护政策壁垒将有望逐步消除,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2016年5月1日起,建筑业纳入营改增试点,将倒逼建筑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方式,减少向无增值税发票的制造供应商采购原材料,极大压缩不规范企业的市场生存空间。绝热节能声学材料行业作为建筑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功能材料供应服务方,市场环境的规范与改善,为行业步入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等可持续发展轨道带来良好机遇。

(二)挑战

一是资源环境安全等约束日趋强化,对行业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当前,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依然存在大量落后产能,“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尚未从根本上得以扭转,近年来有关建筑外保温材料防火性能和施工等安全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版),《环境保护税法》、《工业绿色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发布实施,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环境、资源、安全等准入门槛,以及进一步降低工业增加值能耗、进一步削减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等多重约束,对未来行业发展提出严峻挑战。

二是供给侧改革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绝热节能材料行业无论是过剩、短缺共存还是当前面临的经济增长下行、效益严重下滑,实质是没有把握与处理好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违背了需求决定生产的经济规律。当前国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将成为绝热节能和隔声材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向。绿色建筑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可靠、舒适美观、方便快捷”特征,采用“绿色建筑装配化,绿色建材部品化”方式建造,实现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时和绿色环保。如何扭转长期以来简单雷同的复制发展模式,加强与建筑市场需求端对接,从品种、品质,以及部品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生产与应用服务等方面满足绿色建筑发展要求,是绝热节能材料行业面临的全新挑战。

三是同质化竞争和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对行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挑战。一方面绝热节能材料主导产品岩棉、泡沫玻璃等无机材料以及EPS、XPS等有机材料等大宗绝热节能材料已产能过剩,市场价格持续走低,行业盈利能力不断减弱,资源、能源、土地、人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断提高,给行业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绝热节能材料和声学材料产业规模小,符合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要求的品种少,品质档次不高,更新周期短,后期维修维护成本高,难以满足新型建筑业和人民住房消费升级的市场需求。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材料制造、产品集成、施工应用以及后期服务保障能力,培育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的紧迫任务,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绝热节能材料材料将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向价值链高端产业升级,实现提质增效。

规模化:为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及建筑工业化的要求,绝热节能材料将向精品化、特色化、部品化、绿色化的综合化方向发展,加速提升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加大产业集中度,打造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绿色制造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

规范化: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将更加注重行业自律、规范协同发展机制将不断完善。包括产业质量责任自我声明制度体系、企业诚信社会评价体系、与建筑业融合发展及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等将不断健全。

标准化:随着政策标准的不断完善,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将更加注重标准化发展,包括发展导向指南、技术推广目录及应用标准等标准规范的引领;产品性能、应用领域、附加值及绿色制造能力满足日益高端化的市场需求。

信息化:随着两化融合工作的深入推进,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也将朝着信息化、智能化制造,订单式生产的方向发展。包括采用二维码识别、移动APP、全球定位等信息技术,对产品制造、流通、使用等全程跟踪,实现产品质量在线监控、全程追溯、行业统计和运行分析、企业和产品质量公示、警示等信息化管理。

(四)需求预测

我国绝热节能材料主要有两大应用领域: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和工业冷热设备、窑炉、管道,交通工具隔热保温。随着无机绝热节能材料品质和性能提升以及绝热保温应用体系的不断优化完善,无机材料应用占比将逐渐提高,有机材料则相应降低。预计2020年国内市场绝热节能材料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节能环保低碳为导向,深入落实《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国制造2025》、《工业绿色制造规划(2016-2020年)》,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行业跨界融合、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更好地满足国家节能减排和装配式绿色建筑发展的需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

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作为行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内容,加快新产品、新装备及先进应用技术研发和行业标准规程等制订,着力围绕市场需求延伸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市场、新业态,引导企业由原材料制造供应商向制品制造服务商转型。

2、坚持绿色发展

以规模、能耗、排放三条政策基线为行业绿色发展的着力点,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全面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绿色使用和回收再利用,大力发展低碳、环保、节能和本质安全的高性能绝热节能材料。

3、坚持结构调整

以优化存量、提质增效作为行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推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坚持行业自律

以跨界融合、合作共享、绿色发展作为行业由大到强的行动纲领,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桥梁纽带作用,加快行业自律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与建筑业等终端用户领域深度融合与合作,引领行业规范经营,公平竞争。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规模化经营和产业集中度有较大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培育形成一批“专特优精”的行业领军企业;重点企业能耗、污染物排放量均达到国家标准限值;高性能绝热节能材料和复合集成化产品比例显著提高;通过绿色建材标识认证的产品达到60%。


四、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一)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协会组织制定和完善基于规模、能耗、排放三条政策基线的淘汰落后产能目录,分业分类施策,优化存量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组织企业申报国家各类技改政策性资金支持项目、产业示范基地;加强与建筑、环保、科技、信息、国防军工等领域的跨行业、跨领域的市场化合作对接,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协助有条件的企业上市;组织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考察和商务合作,支持行业内企业组团抱团出海,积极拓展国外市场。

优化行业组织结构。加强协会与规划咨询服务机构合作,支持协助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战略,推进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提高行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为有条件的企业与大型建筑房地产集团牵线搭桥,以入股、加盟等方式整合资源与市场,开展跨行业、跨区域合作,形成一批集制造、研发设计、施工安装、维护服务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大型绝热节能材料绿色集成服务商。协助和支持创新型企业与终端用户合作对接,做专做精,向专注于制造服务细分市场的 “小巨人”企业转型。积极协调和争取现有产业相对集中的省市地方政府编制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吸引国内龙头骨干企业和配套专业化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细分合作、品牌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区。

优化行业产品结构。积极推进全行业产品提质和升级换代,重点发展保温、隔热好,轻质高强、耐候性好、施工便利的无机绝热节能材料,防火性能好、使用安全长寿的有机绝热材料和复合材料,以及绿色、环保高附加值的声学材料。以国家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装配式绿色建筑为契机,重点开发推广结构与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板、保温防水一体化柔性屋面、保温隔音内墙板,以及适用不同建筑气候地区的预制PC、钢结构、木结构以及建筑幕墙、超低能耗房屋急需的配套保温隔音材料及多功能复合制品。积极拓宽应用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满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亟需的高端新型绝热节能材料。

(二)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以大幅度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烟(粉)尘等主要污染物为重点,加强协会与有资质的能效评估检测机构合作,组织全行业深入开展清洁生产、能源审计、能效检测、对标等工作,培育标杆企业,推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对达不到国家行业标准能耗和排放限值的企业督促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公开曝光,建议有关主管部门采取停产整顿、差别水价电价等措施,直至依法强制淘汰。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品本质安全作为协会的重要工作,加强与电力、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信息对接和业务合作,建立链接共生、协同共享、循环发展的新模式,支持和协助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加强精细化利用固废生产工艺和产品研发应用技术,因地制宜利用高炉渣、粉煤灰、建筑垃圾、煤矸石、废玻璃、秸秆等各类固体废弃物生产高性能绝热节能材料,积极争取国家主管部门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产品给予税收等优惠政策,引导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

推进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积极配合住建部、工信部,深入开展《绿色建材评价导则》宣贯工作,组织企业开展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申报工作,对于获得绿色建材标识的产品和企业通过网络、媒体及发布会等方式广泛宣传推广,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行业影响力。

提升绿色智能制造水平。积极争取工信部信息化支持与指导,研究制定行业绿色智能制造指导意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绿色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在行业内逐步推广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对岩矿棉、玻璃棉、硅酸铝纤维等重点耗能企业,推行大型耗能设备动态监测、控制和能源合同管理,提高企业产能与能耗平衡调度能力,推动企业从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转变为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智能化生产。

(三)建立诚信、规范的行业秩序

建立健全行业信用体系。发挥行业协会在信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制定行业信用评价标准和方法,建立行业企业信用档案,开展信用企业示范创建活动。健全协会信息公开制度,创建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电子平台,并与工业、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上下游产业行业协会、国家统一信用信息平台等对接,为企业和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信用信息服务。

强化行业自律机制。完善行业协会自律规约,组织开展全行业诚信企业评比活动,在全行业大力弘扬诚信守约、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建立行业失信黑名单制度,将违反自律规约的企业和违反公平交易的客户列入失信黑名单,及时在会员单位通报曝光,并报送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征信机构。加强与保险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建立绝热节能材料质量保证保险制度,促进产品和工程质量保证由保修期向保证期转化。

(四)提升创新保障能力

创新研发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服务引领作用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发起建立由骨干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下游用户组成的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培育一批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企业资本共同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定期发布绝热节能材料行业重点技术和产品创新路线图,大力推动万众创新,采取众创、众包、众筹模式,攻克一批制约产品性能、产品质量、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支持和协助骨干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交易、质量认证、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提高制造服务、系统集成水平和新需求、新业态开拓能力,引领推动行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健全标准体系。围绕绝热节能材料绿色制造、品质升级和应用功能提升等关键环节,组织企业、科研、高校及用户单位开展适应绿色制造、建筑节能和装配式绿色建筑需要的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定一批协会、产业联盟标准,重点研究制定企业能效、产品质量、应用等标准,以及应用图集、施工安装规程等协会标准、规范。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国家、行业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明确研发方向。支持协助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筑及房地产企业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加强先进基础材料、综合利用技术、前沿技术装备、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推动跨界融合创新;引领支持企业加强应用需求端研究,重点加强满足装配式建筑、极低能耗建筑(被动式房屋)等需求的高效难燃绝热材料、自膨胀密封材料、防水透/隔气材料等关键材料研发,以及装饰与保温一体化技术、结构与节能一体化等应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材料配套集成使用功能。

专栏 重点发展的技术及产品

先进基础材料:高品质建筑保温岩棉、泡沫玻璃、发泡微晶陶瓷、氧化镁气凝土、石墨聚苯板、真金板;真空绝热板、气凝胶等超级绝热制品;绝热保温隔热涂料、高性能热反射涂料;保温装饰一体板、结构保温一体板、保温防火防水柔性屋面体系、有机、无机复合轻质板材;蜂巢纳米保温隔热板、玻璃棉卷毡保温材料、玻纤增强无机复合保温板、可溶性纤维棉、聚酯纤维保温制品;相变保温砂浆、无机粘结剂、无甲醛粘结剂;适用于1300℃以上温度使用的硅酸铝纤维;集隔热、隔音、防火、防水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材料;钢结构用岩棉、玻璃棉保温材料;低密度高强度硅酸钙保温材料、复合硅酸钙制品;绿色、环保高附加值声学材料;无机和有机相结合的复合材料、装配式钢丝网架夹芯板;聚酯类声学材料。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利用工业固废生产岩棉、矿渣棉、发泡陶瓷微晶等生产工艺及装备,以及工业固废制块工艺及装备、热熔渣熔制调质技术及装备、热熔渣流量自动控制系统及装备;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保温材料技术;硅铝质固体废物制备轻质高强自保温墙体材料技术。

前沿技术装备:玻璃棉一体筒磨系统、燃气型辊道传输的发泡窑炉;建筑领域纤维喷涂技术;严寒地区用超厚钢丝网架夹芯板生产装备及技术、装配式钢丝网架夹芯一体板与钢结构应用配套技术、预制钢丝网架夹芯一体板围护结构体系;双成纤岩棉生产的熔体流量控制系统、双成纤技术及装备、高速集棉铺毡技术及装备、2.4m宽板毡生产技术及装备;多空微粒绝热节能材料涂层技术;烧结多孔砌块及填塞发泡聚苯乙烯烧结空心砌块节能技术;膨胀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制备及应用技术;钛钠硅超级绝热材料保温节能技术;智能调节透反射率节能玻璃膜;纳米陶瓷骨架纤维增强材料;夹芯复合轻型建筑结构体系节能技术;墙体用超薄绝热保温板技术;水性高效隔热保温涂料节能技术;纳米梯度结构保温材料节能技术;陶瓷纳米纤维保温技术;超细航空级玻璃棉工艺技术;玻璃纤维深冷绝热材料技术。

关键共性技术:真空绝热板用于建筑保温技术、气凝胶材料的工业化生产技术、EPS防火改性技术、酚醛泡沫板改性技术、防火型墙体保温体系、岩棉薄抹灰保温技术;利用异戊烷、二氧化碳等绿色发泡剂生产有机保温材料技术、连续成纤、干法成毯生产高档硅酸铝纤维技术;玻化微珠外墙外保温板连续生产技术、多组份高分子聚合物纤维吸音保温材料工艺技术、聚氨酯硬泡体用于墙体保温配套技术;玻璃棉、岩棉、矿棉的粉化控制研究;膨胀珍珠岩、膨胀硅石的粒度范围选择、吸声性能提高等研究;泡沫塑料、泡沫聚氨酯、泡沫玻璃及加气混凝土等的吸声性能稳定性研究;纤维阻燃性能、最佳细度范围、防静电性能等研究;聚酯纤维声学材料制品的混棉均匀性控制、铺网厚度控制,针刺速度和密度控制等研究。

五、保障措施

(一)争取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科技部等部委对行业的政策支持,强化绝热节能材料在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重点支持“专精特新”高技术企业,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落实企业购置使用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准备投资额的10%抵免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政策;争取国家完善和落实支持绿色绝热节能材料的政府采购政策,在政府投资的保障房、公共设施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项目推广使用绿色绝热节能材料。

(二)加强规划落实

积极将本规划报送工信部、住建部、发改委、公安消防局、质检局等国家部委以及高校、科研机构,争取各部委和机构在政策制定、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计划、产品应用推广、监督管理等方面给予行业大力支持。加强本规划在协会会员单位的宣贯落实力度,开展行业示范带动工程,组织一批重大研究课题、技改升级工程和应用示范项目上报国家相关部门;组织一批行业特色骨干企业和产业集聚区研究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和品牌创建规划,提升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引领带动全行业转型升级。

(三)营造公平环境

加强行业自律监督体系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机制,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监督执法,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低于成本价销售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相关产业政策,配合工业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录和配套措施,加快淘汰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劳动作业条件恶劣、安全生产隐患严重的落后产能。建立完善市场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发布行业过剩产品信息,有效遏制产能过剩,为企业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四)做好宣传教育

加强绝热节能材料产品推广、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型展会、论坛等平台,广泛普及绝热节能材料生产应用知识,消除社会认识误区,引导正确消费。组织开展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加强企业施工安装和售后服务人员技能培训,规范作业流程,提高施工安装和维修保障服务能力,减少材料施工、使用过程中各类质量安全隐患和事故的发生。


来源:绝热节能网
 关键词:
免责申明 网员服务 广告服务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www.chinajrjn.com 苏ICP备0901666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