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

Industry Hotspots

重磅!多省市出台“十四五”规划支持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发展

发布时间:2022-04-22  浏览人数: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5年。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大力推进,各地方政府积极把握“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向,高质量推动地方实体经济和科技产业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数字化赋能产业链、绿色低碳保障可持续生态,全面塑造中国制造业发展新态势,各省市陆续出台“十四五”制造业规划,并把玻璃纤维、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都被列入重点行业之中。

本文整理了江西、湖北、陕西、安徽、河北及河南等省市陆续发布的制造业专项 “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以供大家参阅。

江西:做强玻璃纤维等特色传统产业、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新兴产业

2021年9月1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江西要着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中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地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地。

1.png

在传统产业方面,江西省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平台化为导向,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模式在传统产业中的转化应用。其中建材行业坚持绿色、高端、多元发展方向,做优水泥等传统基础产业,做强玻璃纤维、建筑陶瓷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非金属矿物及制品、新型绿色建材等新兴成长产业,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建材产品、绿色建材产品和相关先进技术,加快塑造一批新型建材知名品牌产品。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在新兴产业方面,江西省将聚焦发展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强窗口指导,促进优势产业更优发展、特色产业更快发展。其中新材料行业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重点发展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先进石化化工材料和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传统基础材料,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陶瓷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和高端新能源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布局发展石墨烯等高端碳材料、先进纳米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


湖北:重点推广高性能玻璃纤维池窑化生产技术、玻璃纤维大型池窑智能化生产技术、5G用玻纤电子纱电子布产品及技术

2021年10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2.png

《规划》提出,湖北省将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统领,统筹考虑湖北产业发展基础和前景,注重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着力打造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巩固提升10个5千亿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加快构建“51020”现代产业集群。

在先进材料产业,湖北省将重点发展先进化工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金属材料、节能环保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突破一批关键新材料供应瓶颈,打造一批完整新材料产业链,建成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壮大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实现新材料产业质效提升、跨越发展,增强先进材料对湖北产业体系的支撑作用。其中高性能复合材料方面,将主要发展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聚醚醚酮纤维、热致液晶高分子纤维、碳化硅纤维、高性能玻璃纤维等增强纤维及树脂配套基体的复合材料。支持发展氮化硅、碳化硅等陶瓷基复合材料,以碳纤维或碳化硅等陶瓷纤维为增强体,以碳为基体的碳基复合材料。加快发展铝基、钛基和镁基等金属基复合材料。

在绿色建材产业,湖北省将大力提升特种水泥、特种玻璃、特种陶瓷、光伏发电玻璃、光显示玻璃、高性能纤维、新型墙材、砂石骨料、中高档石材生产能力,延伸商品混凝土、装配式建筑、预拌砂浆、砌块墙材等水泥产业链。着力提升建材行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能力,推广适用于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行业能源梯级利用、窑炉烟气除尘脱硫脱硝技术装备。重点推广高性能玻璃纤维池窑化生产技术、玻璃纤维大型池窑智能化生产技术、5G用玻纤电子纱电子布产品及技术等。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引导中高端墙材向定制化方向发展。加快特种水泥、特种玻璃、特种陶瓷、高性能纤维等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开发建材工业新增长链。


陕西:以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应用为重点,打造全国产业用纺织品生产研发基地

2021年11月2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制造业发展重点:立足国家制造业相关要求,综合全省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着力构建“6+5+N”现代制造业新体系。即做大做强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现代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6大支柱产业,做优做特冶金、建材、食品、轻工、纺织5大传统产业,做精做实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增材制造、光子、量子信息、空天信息等一批新兴产业。

3.png

陕西省将在产业用纺织品方面,发挥全省航空航天产业优势,利用以纺织结构为基体材料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重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以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应用为重点,加大产业用纺织品在新能源、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建筑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打造全国产业用纺织品生产研发基地。

在前沿新材料领域,不断提升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水平,保持和提升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生产与技术优势,推动陶瓷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等技术产业化应用。重点推动西安、咸阳、宝鸡、渭南发展以钛基稀有金属为主的先进金属材料,以碳纤维、超导、增材制造为主的前沿新材料,着力打造关中新材料产业核心区。以榆林、汉中为区域中心,支持榆林大力发展铝、镁合金等先进金属材料,汉中大力发展光电能源材料、石墨新材料等前沿新材料。推动延安、铜川、渭南、商洛、安康和杨凌示范区结合自身资源和市场优势,实现新材料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安徽:聚焦高性能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域

2022年1月12日,《安徽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强省建设)规划》印发(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及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力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精细化工等领域,培育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4.png

在特色新材料领域,将支持特色新材料研发应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围绕研究开发、产业化、推广应用等重点环节推进特色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鼓励特色新材料龙头骨干企业建立新材料创新中心、测试评价平台、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


河北:推进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的产业化规模化

2022年1月1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制造业发展重点:坚持锻长板、补短板,巩固提升现有优势,持续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发展高潜产业、未来产业。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聚焦重点制造业链条,着力推进稳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变革、供应链重构、创新链重塑、价值链升级,努力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突出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

5.png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坚持高性能、多功能、绿色化主攻方向,围绕铁基、碳基和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产业领域,提升新材料技术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支持打造新材料供给端、需求端创新联盟,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拓展碳纤维、石墨烯材料等市场应用。其中在新材料发展重点中提及,将大力发展高性能、差别化绿色环保纤维,推进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的产业化规模化,开发高性能复合材料消防服等。加快发展电工级聚丙烯、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高性能材料。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坚持高端化、高效化、智能化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效光伏设备、先进风电设备、智能电网装备、高效储能装备、氢能装备产业,加快风光火储互补、高效储能、氢能等关键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河南:重点发展电子级玻璃纤维等关键材料,打造千亿级电子材料产业 

2022年1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及河南省“十四五”期间战略任务:将提质发展材料、装备、汽车等5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氢能、前沿新材料6大未来产业,着力构筑“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支柱、未来产业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6.png

河南省将围绕新能源、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发展需求,重点发展电子级玻璃纤维、电子级化学品、高端盖板玻璃、高纯度碳基等关键材料,打造千亿级电子材料产业。在前沿新材料领域,将开展超薄电子玻璃纤维布、高性能分子筛等的研发和产业化。建设一批前沿新材料中试验证基地和应用示范平台,推动前沿新材料应用验证和示范推广,打造前沿新材料产业链,以新一代材料带动形成新一代技术装备,实现前沿新材料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在新能源领域,加强风电产业链建设,完善光伏材料到电站的产业链条,发展生物质能源,推进多种形式新能源规模化、产业化。到2025年,形成2000亿级产业规模,加快构建低碳高效能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