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

Industry Hotspots

复合材料在新能源充电桩领域的应用与市场前景

发布时间:2024-10-10  浏览人数:

充电桩的复合材料应用

复合材料充电桩是一种应用复合材料技术制造而成的充电设备。复合材料通常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组合而成,以实现材料性能的综合优势。  
在充电桩的设计和制造中,采用复合材料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以下是关于复合材料充电桩的介绍:  

   

1.轻量化设计

   
复合材料通常具有较轻的重量和高的强度,因此可以实现充电桩的轻量化设计。这有助于减轻设备的整体重量,提高设备的便携性和灵活性,适应不同的安装场景。  

   

2.耐腐蚀和耐候性

   
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使充电桩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这对于户外充电桩,特别是在潮湿或多雨地区,具有重要意义,可减少设备的腐蚀和损耗  

   

3.导电性能

   
部分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这对于充电桩的电气部件设计至关重要。通过巧妙地设计复合材料结构,可以提高充电桩的导电性能,有助于提高充电效率

   

4.热管理

   
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较高,因此可以用于设计更有效的散热结构。这对于高功率充电桩来说至关重要,有助于降低温升,确保设备长时间稳定工作

   

5.外观设计

   
复合材料具有灵活的造型和外观设计自由度,可以根据设计师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这有助于提升充电桩的美观性,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环境。

   

6.可持续性

   
采用可再生材料和可回收材料制造的复合材料有助于降低充电桩的环境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7.智能化集成

   
复合材料充电桩可以集成智能化技术,实现远程监控、数据采集和用户互动。这使得充电桩可以更好地适应智能城市的发展需求。
复合材料充电桩市场前景广泛,受益于复合材料轻量化、耐腐蚀、导电等优势。随着电动交通的迅猛发展,需求激增,复合材料充电桩成为市场的创新亮点。

轻巧设计提高了设备的便携性,耐腐蚀特性增强了设备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导电性能提升了充电效率。外观设计灵活,可持续性符合绿色发展趋势。随着政府支持和科技创新的推动,复合材料充电桩市场将持续蓬勃发展,为电动交通注入活力。


   

高增长仍将持续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我国充电桩的建设、安装需求持续攀升,因充电桩安装、使用引发的纠纷亦逐年增加,众多新能源车主依然面临充电桩安装难题。  
我国公共充电站的构成也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快充模式的直流充电桩占比提升,且效率更高的换电站的增速远超充电桩。直流快充桩(功率大于60KW)使得新能源汽车的补能会更为便捷,而换电站的发展也获得了显著的增长。  
尽管参与充电设施建设的企业以及充电模式多种多样,但充电方式只有换电和快充两种。一个很明确的事实,充电桩盈利与否的关键在于利用率,而充电桩属于重资产投入行业,盈利来源多为“电费+服务费”。  
由于换电模式前期投入较大,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都选择了快充模式,其中又分为大电流和高电压两条路线,多数车企选择了高电压路线,当前800V高压已经在2023年开始普及。  
以华为为例,华为全液冷超充的充电功率能够达到600kW,全程都保持这个功率充电一小时可以充满600度电池,而当前的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电池容量是100度左右。余承东表示,到2024年底,华为600kW全液冷超级快充将部署超过10万个。  

国际化发展也将成为中国充电桩企业的新方向,我国充电桩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国际市场,与国际能源公司和汽车制造商建立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下沉市场

 
充电桩行业总体上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步发展,但也相对滞后。  
现阶段充电桩以传统运营模式为主,可细分为政府/电网企业、汽车厂商、运营商、用户四大类,大体量、分布式的新型基础设施充电站的建设和落地,已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放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地区分布上来看,国内充电桩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中部省份,这些地区的新能源汽车普及和使用更为广泛,当地农村的充电桩也比一些北方大城市多,而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充电桩数量较少。  
值得期待的是,充电桩市场正在下沉。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也是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增量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降价,农村新能源汽车的持有量将迅速增多。  

新能源汽车的增多,充电桩等基础建设和相关服务也会迅速发展,农村充电桩市场的潜力会被快速被释放。国家扶持村镇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也在助力中西部及北部地区充电桩设施的建设发展。


结语

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持续推进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充电桩行业的高速发展将持续进行,而技术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也将进一步推动充电桩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END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动纤维及复合材料、绝热材料领域科技创新和标准引领,承担了玻璃纤维、绝热材料、碳纤维3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建筑材料领域委员会玻璃纤维及碳纤维技术委员会、绝热吸声材料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是ISO/TC61/SC13及ISO/TC163两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主持制修订国际标准18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61项。目前已形成覆盖玻璃纤维、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绝热材料行业全体系各层级标准的研制能力,提供全产业链全流程“一体化”标准服务,同时提供ISO国际标准策划、编制、申报、参编服务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在航空航天、海洋核电、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具有复合材料“成分-组织-性能-服役”实验室研究分析能力 。重点开展高性能纤维、纤维预制体、树脂基复合材料等研究分析 ,覆盖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机械力学性能、无损检测、热性能、老化性能等实验室研究分析能力,致力于帮助复合材料相关企业建立健全实验室研究分析体系、为客户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实验室研究分析方案与服务。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依托深厚的行业资源,专业的产业背景,资深的服务经验,承接纤维及复合材料、绝热材料领域行研报告服务并代理Markets and Markets、Lucintel等全球著名咨询机构研究报告业务。


相关业务,请与以下人员联系。      


实验室研究分析相关服务

孟继荣:15295516105


行业咨询及报告相关服务

马   剑:13851757521


标准相关服务

杨剑平:17625900502

来源:DBC德本咨询、萤火、钜梦智能

【转载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bjb@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号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识别请关注我们

 新材料平台复合材料行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