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11 浏览人数:人
2025年3月5日,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University of Limerick,UL)官网宣布来自UL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突破性的碳纤维生产新方法,可大幅降低其能源消耗,这种高成本的轻质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能、建筑和交通等领域。
该研究团队正在主导的CARBOWAVE项目通过采用创新的等离子体和微波加热技术制造碳纤维,来取代传统加热工艺,在保持材料性能的同时将能耗降低高达70%。生产这种材料所需能源的减少将使生产过程更加环保且成本更低。这项突破性进展的相关成果已发表于知名期刊《先进复合材料与杂化材料》。
利莫瑞克大学的博士安妮和莫里斯·柯林斯教授在该校的伯纳尔研究所检查一张碳纤维板
研究团队开发的工艺能使聚丙烯腈(PAN)的转变更加高效,而PAN是碳纤维生产的关键原料。传统上,PAN转化为碳纤维需要消耗大量能源。CARBOWAVE项目将使用由UL和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共同开发的纳米结构诱导微波加热技术,加速PAN向碳纤维的转化,从而提升生产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利莫瑞克大学团队发现,可以用廉价的家用微波炉生产碳纤维,并且其力学性能与传统加热方法生产的碳纤维相当。
项目首席研究员、UL工程学院材料科学教授莫里斯·柯林斯解释道:"欧洲长期依赖高能耗工艺,这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个极大的障碍。CARBOWAVE不仅解决了这一挑战,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项目,而且有可能生产出更可持续且更便宜的碳纤维。"
联合研究首席研究员、UL土木工程助理教授安妮·博坎·麦克洛克林博士表示,该项目旨在通过大幅降低碳纤维生产过程的能耗和成本,同时不损失其力学性能,来彻底改变碳纤维产业。该技术将使碳纤维生产更节能、更快速、更廉价,并显著减少环境足迹。"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在风能、建筑和交通领域至关重要,其轻量化特性可提升风力涡轮机效率、支持建筑脱碳,并提高交通工具(尤其是电动车)的能效。然而,当前碳纤维生产高度依赖电力和天然气,能源消耗巨大。
CARBOWAVE的解决方案可在保持材料性能的同时减少70%以上的能耗。欧洲先进碳材料市场占据全球37%份额,将直接受益于这一突破性创新。
柯林斯教授补充道:"该项目通过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足迹,有望解锁碳纤维更广泛的工业应用。CARBOWAVE代表了欧洲高耗能产业脱碳的重要一步。通过整合等离子和微波加热技术,它不仅解决能源消耗和排放等紧迫挑战,更为可持续工业发展铺平道路。"
该项目汇聚欧洲顶尖研究机构与行业伙伴,UL团队与德国纺织与纤维研究所、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德国弗劳恩霍夫IFAM研究所、法国微波技术咨询公司、德国Muegge公司、意大利菲亚特研究中心、爱尔兰Juno Composite公司及Eirecomposites公司共同组成CARBOWAVE联盟。
CARBOWAVE是由欧盟委员会资助的倡议,旨在通过先进等离子和微波技术为高耗能产业开发替代热源。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动纤维及复合材料、绝热材料领域科技创新和标准引领,承担了玻璃纤维、绝热材料、碳纤维3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建筑材料领域委员会玻璃纤维及碳纤维技术委员会、绝热吸声材料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是ISO/TC61/SC13及ISO/TC163两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主持制修订国际标准18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61项。目前已形成覆盖玻璃纤维、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绝热材料行业全体系各层级标准的研制能力,提供全产业链全流程“一体化”标准服务,同时提供ISO国际标准策划、编制、申报、参编服务。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在航空航天、海洋核电、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具有复合材料“成分-组织-性能-服役”实验室研究分析能力 。重点开展高性能纤维、纤维预制体、树脂基复合材料等研究分析 ,覆盖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机械力学性能、无损检测、热性能、老化性能等实验室研究分析能力,致力于帮助复合材料相关企业建立健全实验室研究分析体系、为客户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实验室研究分析方案与服务。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依托深厚的行业资源,专业的产业背景,资深的服务经验,承接纤维及复合材料、绝热材料领域行研报告服务并代理Markets and Markets、Lucintel等全球著名咨询机构研究报告业务。
相关业务,请与以下人员联系。
实验室研究分析相关服务
孟继荣:15295516105
行业咨询及报告相关服务
马 剑:13851757521
标准相关服务
杨剑平:17625900502
来源: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
【转载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bjb@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号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识别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