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态 独家新闻 国外动态 市场分析 企业新闻 技术资讯 政策法规 主题站
我国首个动力电池用隔热片评价方法国家标准系列介绍(一):国家标准立项背景
发布时间:2025-04-02   浏览次数:

图片

图片

图片




引言

国家标准《隔热片抗热冲击性能的测定》已正式立项(计划号20241910-T-609),将成为我国首个动力电池用隔热片领域的评价方法国家标准。笔者为该国家标准项目负责人,将从立项背景、技术路线、试验设备及步骤、工作计划及未来国标体系的建立等几个方面对标准进行介绍。


立项背景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动力电池的被动安全防护技术中,隔热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多组单元电池之间,使用能够实现隔热、缓冲作用的隔热片,可以限制热量与冲击的传递,为整个电池组提供防护,阻断链式反应,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组的安全性。

传统隔热片的种类主要有云母片、陶瓷纤维纸、硅胶等,而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高性能隔热片以气凝胶复合材料为主。气凝胶复合材料是指气凝胶与纤维基材复合而成的材料,具备耐高温、耐压且弹性好的特性,最重要的是其具有很低的导热系数,薄薄一层(<1mm)即可实现较好的隔热性能,在实现安全性的同时节省了大量宝贵的空间和实现轻量化。除了气凝胶,目前隔热片材料发展还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纳米微孔材料、相变材料、真空绝热板隔热片也不断涌现。

由于隔热片材料多种多样,各种材料之间、各供应商产品之间的隔热性能差异较大;隔热片材料的生产工艺也决定了其每一批之间也会有性能差异。所以对隔热片的性能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对于动力电池的安全使用非常重要;在隔热片产品研发环节或在产品交付验收环节,也对统一、便利的测试方法有强烈的需求。

目前各电池厂商、检测机构会使用电池过充或穿刺的方法进行测试,这种方法优点是可以实际观察电池在热失控情况下的实际状况;缺点是价格昂贵且较为危险,对实验室要求较高,且锂电池热失控状态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对结果也会有较大影响。对于隔热片性能评价来说,这种方法过于昂贵且并不完全适用。

那么使用传统的绝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方法,是否适用于隔热片的性能测试呢?目前我国常用的导热系数测试方法GB/T 10294-200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等同采用ISO 8302-1991)是一种经典的稳态传热测试方法,适用于材料各温度导热系数、热阻的测定,也适用于气凝胶等材料。但热失控条件下的传热与传统的工业设备管道的保温完全不同。传统的工业保温基本是一种稳态传热状态,即热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趋势基本一致。而在热失控这个短暂的过程中,隔热片面临的是一种单面快速升温,并伴随压力、释气的传热过程。在过程中,隔热片本身在高温下也会有一定的释热,呈现了一个非稳态的、更为复杂的传热过程。在这种非稳态传热过程中,不只是材料的导热系数,温度压力变化速率、热容量、释热等都会对过程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防护热板法仅能测得材料的导热系数,无法适用于隔热片在热失控条件下隔热性能的评价。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一种科学合理、重复性再现性好、测试过程快速且价格低廉的全国统一的测试方法。

基于以上情况,全国绝热材料标委会开展了相关行业需求和测试方法的调研工作,并将动力电池用隔热片在热失控条件下的隔热性能命名为“抗热冲击性能”,采用了目前市场上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案,编写了草案并申报了国家标准《隔热片抗热冲击性能的测定》的制定计划。2024年,国标委发【2024】28号文“2024年第四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下达了该国家标准计划。



本文为国家标准介绍系列之一,后续将继续介绍技术路线的确定、试验设备及步骤、工作计划及国标体系的建立等系列内容,敬请关注。

END




▓ 来源:全国绝热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副秘书长 崔军

▓ 责编:小棉袄

【转载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bjb@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图片

图片


了解国内外产业信息
获知上下游客户及市场信息
发布企业产品信息
宣传企业形象

微信号:themal

电话:025-52122570

邮箱:bjb@fiberglass365.com

南京市江宁区彤天路99号

来源:绝热节能网
 关键词:
热点新闻
点击排行
免责申明 网员服务 广告服务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www.chinajrjn.com 苏ICP备0901666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