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安全风险日益凸显。2025年6月数据显示,全国新能源车自燃事故环比激增72%,81%源于用车习惯不当,暴晒后的电池舱及充电过程中的自燃风险,给高速公路安全带来新挑战。
2025年7月3日下午,清云高速在都杨停车区开展新能源汽车火灾处置实战演练,通过传统与新型灭火方式的直观对比,为行业应对此类风险提供实践参考。
传统水剂灭火:暴露易复燃难题。15时30分,首场演练启动。消防人员到场后使用水枪扑救,但锂电池在水流冲击下发生剧烈反应,火情反复复燃。这直观展现了传统方式的局限:水难以扑灭锂电池深层次火源,还可能因短路加剧火势,甚至诱发爆炸。15时55分,经25分钟处置,现场确认充电站设施无损,恢复通行。
消防人员到场后使用水枪扑救
新型气凝胶控火毯:高效控火显优势。16时整,第二场演练开始。场区工作人员在消防人员指导下,用新型消防控火毯覆盖起火车辆。控火毯瞬间隔绝氧气,10分钟内火焰被扑灭,周围车辆和充电桩未受高温伤害。该控火毯采用气凝胶复合材料,可承受1300℃高温,在隔绝氧气的同时持续吸附热量,降低电池温度防止复燃。其良好的隔热性阻隔热辐射和有毒烟气,为人员疏散和后续救援争取关键时间,避免了水介入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提升了现场自救能力。
使用气凝胶控火毯进行灭火
演练通过直观对比,揭示了新能源锂电池火灾“易复燃、温度高、扑灭难”的特性,实证了气凝胶控火毯的优势。与传统水剂灭火相比,新型气凝胶消防控火毯处置时间更短、灭火更快,效率提高50%以上,次生风险大幅降低。
▓ 来源:大道南粤
▓ 责编:小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