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态 独家新闻 国外动态 市场分析 企业新闻 技术资讯 政策法规 主题站
东华大学团队突破陶瓷气凝胶力学性能极限
发布时间:2025-07-29   浏览次数:


图片

图片


陶瓷气凝胶作为超轻量、超低导热性的尖端隔热材料,在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其固有的脆性导致抗动态热冲击性能差,长期制约着实际应用。传统改进方法如引入纳米纤维三维结构虽提升压缩强度,却未能解决拉伸性能弱的核心瓶颈,此前最优陶瓷纳米纤维气凝胶拉伸强度仅达170.38 MPa。


近日,东华大学俞建勇院士、斯阳研究员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创新成果,通过融合古老纺织针织技术与陶瓷纳米纤维,开发出具有预应力拓扑结构的机械自适应陶瓷纤维气凝胶(MAFAs)。该材料展现出356.6 kPa的拉伸强度、109.1 kPa的压缩强度及117.26 kJ m⁻³的断裂能,且在500次拉伸或1000次压缩循环后仍保持超90%的形变恢复率,突破了陶瓷气凝胶的力学性能极限。

图片

研究团队首创"预应变针织拓扑框架+纳米纤维网络"协同设计(图1)。计算机横机编织的陶瓷纱线网络经预拉伸后,浸入二氧化硅纳米纤维溶胶,通过液氮冷冻固定定向冰晶生长,再经冻干和800℃煅烧形成共价交联。电镜图像清晰显示双尺度结构:微米级针织框架(黄色高亮)与纳米多孔网络相互嵌套,预应力使纳米纤维网络处于收缩态,赋予其高弹性势能储备。

图片

图1:机械自适应纤维气凝胶(MAFAs)结构设计示意图。

力学机制核心在于多稳态拓扑约束(图2)。针织单元的环形拓扑在受力时通过纱线滑移实现几何自适应,其向量场(m向量,n向量)动态调节应力分布。当MAFAs受拉时,预应力的针织框架与纳米网络协同取向重组,电镜捕获到拉伸后纳米纤维沿受力方向排列的现象(图2b-e)。这种跨尺度联动使材料兼具橡胶般弹性与金属般强度,应力分布图揭示其高效的能量耗散能力。

图片

图2:基于多稳态拓扑约束的力学机制。

拉伸性能测试(图3)显示MAFAs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独特锯齿状——当外部载荷破坏主拓扑单元时,连锁结构通过"解链"释放隐藏长度,避免脆性断裂。有限元模拟证实:针织框架承担主要载荷,纳米纤维蜂窝结构通过逐级屈曲耗散能量。对比实验显示,普通纳米纤维气凝胶(p-NFAs)在2.42 kPa应力下直接断裂,而MAFAs韧性超现有陶瓷气凝胶2倍以上(图3f)。

图片

图3:MAFAs拉伸性能与力学模拟。

压缩与弯曲测试(图4)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90%应变下压缩强度达109.1 kPa,经1000次50%应变循环后杨氏模量保持稳定;三点弯曲试验中,MAFAs在40mm跨度下承受38mm挠度(接近90°折叠)仍无断裂(图4m),而非预应力样品(NP-MAFAs)则瞬间脆断。有限元分析揭示其"倒火山型"应力分布特征:针织框架抑制层间剪切位移,纳米多孔层通过可控塌陷吸收能量。

图片

图4:MAFAs压缩与弯曲性能。

热管理性能(图5)同样卓越。纳米纤维网络形成气体扩散屏障,室温导热系数低至0.0261 W m⁻¹ K⁻¹。1200℃丁烷火焰灼烧120秒后,材料背面温度仅143.5℃(图4d),红外热像图显示其表面温度比传统SiO₂、Al₂O₃材料低约300℃。雷达图对比证实MAFAs在力学适应性、阻燃性和隔热性上全面超越现有气凝胶。

图片

图5:MAFAs热稳定性与隔热应用。

该研究通过多尺度结构工程策略,将纺织拓扑动力学与纳米陶瓷技术深度融合,为开发新一代抗冲击超材料开辟新路径。团队展望此类自适应材料在航天器返回舱隔热层(图5a)、极端环境防护装备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其设计框架还可拓展至其他纤维气凝胶体系。


END

▓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 责编:小棉袄


【转载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bjb@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图片

图片


了解国内外产业信息
获知上下游客户及市场信息
发布企业产品信息
宣传企业形象

微信号:themal

电话:025-52122570

邮箱:bjb@fiberglass365.com

南京市江宁区彤天路99号




来源:绝热节能网
 关键词:
热点新闻
点击排行
免责申明 网员服务 广告服务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www.chinajrjn.com 苏ICP备0901666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