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上,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外观设计正式对外发布。
碳纤维专家、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黄翔宇认为,北京冬奥会火炬外壳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造而成,呈现出了“轻、固、美”的特点,解决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瓶颈,实现了火炬外壳在高于800℃的氢气燃烧环境中正常使用。破解了火炬外壳在1000℃高温制备过程中起泡、开裂等难题。
新京报:为什么会想到把碳纤维用在冬奥火炬上?
黄翔宇:以往的冬奥火炬,包括奥运会的火炬都是金属材料。我们冬奥组委提出用新材料。我们认为碳纤维轻,刚度又好,能够替代传统金属材料。
但是碳纤维又有自己的难度。因为碳纤维要跟树脂复合做成复合材料,才能做出火炬的形状。复合材料一般都不耐火不耐温,而实现这一目标,从技术上难度是非常高的。就在选用什么样的树脂、怎么样做在工艺上,提出很多新的要求。这都是我们研发火炬时,攻克的一个又一个难关。
新京报:在制作火炬的过程中,运用新材料的过程会有哪些创新?
黄翔宇:第一个是它的编织。我们用的是三维编织的方法。三维编织到目前为止,是我们用过的最先进的技术。它能够编织出各种形状,满足设计师的尺寸要求。这是碳纤维成型当中的一个技术突破。
第二是它的模具设计。成型模具的设计要用到组合型模具,以及各种特殊设计的模具,这是为了解决不同曲面成型的要求。
第三,就是选用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树脂,可以耐高温。最后,树脂成型的技术也是专门开发的,有固化程序。传统的规划方法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要一步一步通过特殊手段,最后让这种树脂做成的火炬头能够耐火耐温。
【转载声明】:本平台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qbw@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平台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平台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