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被动房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不管是要做德国被动房研究所的PHI认证,还是中国住建部+德国能源署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示范工程的项目认证,建筑气密性检测以及测试数据合格,是成功认证的必要条件。只有当房屋的室内外压差50Pa情况下,建筑整体换气次数少于0.6次才是气密性达标的。
在德国,不是只有被动房才会有气密性检测这个工序,在他们的常规节能建筑中,在需要进行DGNB绿建认证的房子,都要进行气密性检测。可以说,气密性检测作为建筑物非常有效的验收手段,已经成为广大开发商、业主必选的一个工程质量保障的程序。这也不难理解,气密性保障成为被动房实现目标的几大措施之一。
气密性在被动房的节能重要性有目共睹。有很多研发人员分析了建筑物能耗占比,气密性引起的能量损失占据较大比重,这也是人们为什么重视气密性的原因。通过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巡检测试、查漏补缺,竣工前终测严格把关,是工程验收最有效手段。
中国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还没有上升到对整个建筑物进行气密性指标的约束,仅仅是对单扇门窗有气密性等级要求,比如规定不同高度的建筑门窗气密性等级要达到4级或6级。由于施工质量对门窗完工气密性影响很大,即便你设计了8级气密性的门窗,却是由一批不熟练的安装工人来施工,完工的门窗气密性却未必达到6级。三分产品,七分施工,没有有效的管控,气密性很难保证。中国也有现场门窗气密性检测这个推荐性标准,但实际项目中,不可能大面积开展单扇门窗的气密性抽检,量太大,操作太复杂,造价也高。可以说,中国大多数的节能设计建筑,在没有有效的气密性检测的情况下,能不能称之为“节能建筑”都是未知数。
德国人的严谨,在于他们对每一栋节能建筑都要进行气密性检测,不论建筑物体量的大小。可以依据被测房屋的体积选择不同型号,不同数量的气密性检测设备。
中国现在做被动房、恒温恒氧恒湿的舒适建筑越来越多,将推动气密性检测工程的普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