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人,一定会对当时的德国汉堡之家印象深刻。它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认证的“被动房”项目。这类建筑在湿热的长江三角洲区尚属首例,每年每平方米消耗50千瓦的能量,相当于普通办公楼四分之一的平均能源消耗量。
当初大多数展示建筑在世博会后都被拆除,但这栋建筑最后被评为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被永久保留在中国。
当时汉堡之家的导览词是这样的:“欢迎参观汉堡之家。各位请注意,这座建筑没有使用任何空调,但室内的人仍能感到舒适。现在的室外温度大概 35℃。”现场参观的人群中有人不相信,五六月的天,火辣辣的太阳,这么多人挤在封闭的空间里,怎么能不开空调?但也有人确实感受到,虽然没有空调凉飕飕的刺激感,但空气中有一股清凉而舒适的暗流。
2010上海世博展览德国汉堡之家
“被动式”的概念是何解?实际上,“被动式建筑”中的“被动”是针对“热能”而言。不难理解,日常生活住宅中,我们会主动通过电、天然气等人为加热获取热能所需。但“被动式建筑”因房屋技术不需要主动加热,它基本上是依靠被动收集来的热量来使房屋本身保持一个舒适的温度。如使用太阳、家电及热回收装置等带来的热能,不需要主动热源的供给。
“被动房”能为使用者提供极高水平的舒适环境,却不采用任何空调系统,也不产生任何废气排放,它的成功在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使用者的配合等多个方面。
德国汉堡的被动式建筑Hilldegarden
在建筑设计方面,“被动房”以体积紧凑的实心体为结构。保温和气密性能良好的外墙、以及充了氦气的三层玻璃窗阻隔了热交换,降低了冬夏采暖和制冷能耗。阳光、人体和室内电器等“被动热源”就能满足房屋绝大部分的热需求。房间最大的窗户不是朝南,而是面北,房屋热回收功率至少可达90%,制冷热回收功率最低也可达80%。
在建筑使用方面,只要建筑里面有人,就可以用做家务产生的热能制造拂面凉风,而不需要轰隆隆地开空调。室内的人不再“Active”——主动从环境中索取能源。反之,人成了能源运转系统中的一部分——不再独立于环境而存在,人在“被动房”中成了被动人(Passiven)”。
被动式建筑技术原理
关于“被动式建筑”的概念最早源于瑞典隆德大学的Bo Adamson教授和德国被动式房屋研究所(Passivhaus Institut)的Wolfgang Feist博士在1988年5月的一次讨论,时至今日,“被动式建筑”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透过国际建筑领域来看,“被动式建筑”并不遥远,正在走近我们的生活。
想象一下,日后我们的普通建筑都可以通过改建达到“被动式建筑”的标准要求。那么,很多南方的民众再也不用担心“冬季无供暖”了,而且依靠人体、洗衣做饭、家用电器等散发的热量,房屋可平稳保持22~25摄氏度最佳室温,幸福指数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