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 国内动态 国外动态 企业新闻 市场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资讯 主题站
2017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一)
发布时间:2018-05-03   浏览次数:

1 前言

2017年是中国碳纤维值得记忆的一年,运行的每家碳纤维厂把当期产品销售一空,清空了库存,丙烯腈价格一直高位运行,厂家也纷纷宣布涨价,一派产销两旺的好年景。从统计数据上,也可以看到:进口量与2016年持平,国内市场高速增长的贡献来自国内厂家,国产纤维销量对比2016的3600吨,翻了一番还多,达到了历史高峰7400吨。

2017年是中国碳纤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不仅因市场增长带来的产销两旺,也是我国碳纤维企业通过艰苦努力,产品越来越被市场认可。各种信息显示:到2020年之前,中国的市场需求是旺盛的,多年难遇的满负荷生产会极大地提升品质的稳定性,有望在2020实现与进口纤维平分市场的格局,摆脱理论产能远远大于实际销售的尴尬境地。

强劲的市场需求,可以解决产业的部分问题,不少深层次问题:比如技术创新能力、用户技术支持、品质稳定性、企业的高负债、盈利能力、国际竞争优势等,依然是存在的。充分借助市场好光景,苦炼内功,潮涨潮落,屹立潮头。

2017年的世界碳纤维产业有几个事件:一是东丽公司通过整合卓尔泰克的低成本优势与本土的高性能优势,开发了低成本、小丝束碳纤维Z600,有专家分析:东丽用低价Z600狙击竞争对手,去护卫T700的传统市场。二是西格里公司推出中模量大丝束的型号,剑指航空航天市场。“小丝束不一定是高成本,大丝束不一定是低性能”,市场的创新行为会一次次冲刷我们的固有观念。

还值得一提的是碳纤维汽车发生的新闻:德国宝马公司与西格里,曾经联袂推动了碳纤维在汽车(尤其新能源汽车I3)的广泛、深度的应用,这让汽车巨头与钢铁巨头曾经坐立不安,国际各类信息也在大肆宣扬“碳车时代”的到来。在2017年,西格里收购与宝马公司合资碳纤维的股份。市场对此股份变化有不同的解读:宝马在收缩供应链,只希望使用碳纤维,而非制造;西格里整合核心价值链,更聚焦纤维的生产;宝马难于承受碳纤维复合材料昂贵的成本,要回到金属车身;宝马希望向更广阔的供应商寻求更低成本的碳纤维…… 汽车工业是个高度工业文明的产业,有其固有的、强大的运行规律,只有我们深谙这个产业之时,才能对一些事件产生较为客观的看法。

2 全球碳纤维市场

2.1. 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年份


2017年的全球碳纤维需求数据,是根据国际上公认的增长率10%这个数据计算而来的。由于该产业高度集中在大中华地区,有大量的从业企业,西方统计机构很难真正了解。所以,利用我们的本土优势,我们对该应用市场相对了解,对这些数据有较多的自信。

在2016年的报告中,相关媒体平台引用了JEC的“塑料、铝合金、玻纤及碳纤维”这四类典型的轻质结构材料的行业规模对比,并得出结论:碳纤维必然会引来一场低成本技术革命,以扩大整个产业规模,今年,相关媒体平台不想给读者重复的信息,但依然坚持这个观点,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新一代碳纤维技术的到来,并期盼有所作为。

2.2. 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应用(千吨)

总量:84,200吨


相关媒体平台对2017年的数据做了一定的调整,下面做出详细解释:

航空航天(包含军工):今年的数据比去年增加10%,这里面,重点关注的是波音787及空客350的产能的变化,全年的对增长做出重大贡献的是空客350,后面的航空航天分市场会详细介绍。

风电叶片:风电市场的碳纤维需求,其中供应大户ZOLTEK的数据不是很明朗,而VESTAS这个大用户的数据很乐观,所以,相关媒体平台采取居中的10%的增长率。

汽车:2016统计为9100吨,该市场的晴雨表是BMW的I3,2017年的销售情况不错,超过了3万台,加上7系车的“CarbonCore”填补了部分需求。相关媒体平台表达了谨慎乐观,把2017年需求数据定在9800。

对于混配模型,相关媒体平台大幅度调低了需求量。依据的数据是:这个行业的短切增强塑料领域,增长缓慢,而CF SMC还未大规模应用。

相关媒体平台新增了碳碳复材,电子电气及电缆芯分市场的统计与描述。

2.3. 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应用(美元)      

总量:2,344.2百万美元

2.4. 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产品(千吨)

总量:84,200吨

2017年,相关媒体平台增加了对标准模量的大小丝束的分别统计。规则如下:

模量的定义:

标准模量是指拉伸模量为230-265GPA

中等模量是指拉伸模量为270-315GPA

高模量是指拉伸模量超过315GPA

小丝束(或常规丝束)1-24K(含)

大丝束:大于24K的。

上述的市场份额是根据各应用市场而做出的大致估计,所以,只是一个定性的份额。

这些定义不是一层不变的,应该与时俱进,比如大丝束的向中模的方向前进,就是一个技术可行、对应用有益的方向。主要是主承力结构,不光是飞机的大梁,风电的梁帽,汽车的车身结构,只要成本可行,中模可以带来更多轻量化。

3 全球碳纤维供应

3.1.全球碳纤维理论产能-制造商


2017年,全球碳纤维理论产能为147,100吨:其中根据东丽官网的数据,将ZOLTEK的产能减少600吨,到14,900吨。根据计划完成产能的有:三菱增产的2200吨,东邦的2400吨。其他国际大厂均无大的新增产能,有些宣布的扩产计划,会在2018陆续完成(比如ZOLTEK的大的扩产计划)。

2017年9月,印度最大Reliance宣布收购印度Kemrock 的全部资产,Kemrock拥有两条生产线,工程线是印度自行制造,而3米大线是进口欧美产品,建成后,基本就没有生产出合格的碳纤维。希望在Reliance 强大能力支持下,能顺利运行。

中国区,总的理论产能为26,000吨,中复神鹰增加了一条千吨线,吉林精功在2017年建成了1500吨碳纤维生产线;吉林化纤集团的在不断增加原丝的产能,销售情况也非常好。2017年的数据,对僵尸碳纤维企业(已经长期不开机且技术装备落后)的产能不再统计。

3.2.全球碳纤维理论产能-区域                                                                                            

总量:139,000吨

世界碳纤维版图在2017年没有本质的变化,之前的世界格局是:欧美企业主打大丝束与新兴市场,而日本企业主打小丝束与传统市场,2017年的世界格局大小丝束+新老市场的混业经营。东丽旗下的匈牙利和墨西哥基地有望超过台湾、韩国,成为国际重要碳纤维产地。

日本:三家企业均加紧在风电、汽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际并购与积累资源,尤其是东丽完成了对ZOLTEK的有效整合后,利用低成本碳纤维与其在超豪华车的市场基础,逐步向数量更大的豪华车市场挺进。这个竞争优势日益明显,相信东邦与三菱丽阳会快速跟进。

美国的应用及制造成本优势,还会吸引更多的碳纤维企业投资建厂。美国的HEXCEL与CYTEC(苏威集团) 这些年的扩张态势不明显。两家企业均想在汽车与风电行业分杯羹,但纤维的劣势一定会严重阻碍这个战略意图。尽管CYTEC之前收购了德国DOLAN(欧洲碳纤维公司),能否利用好这个欧洲已经放弃的腈纶企业,做出性价比高的原丝,是个不小的挑战。

欧洲,SGL 在2017年通过几轮回购与售出股权,把资本与精力聚焦于碳纤维及中间制品上。原丝是SGL心中的痛,之前的收购德国腈纶企业DOLAN,后又放弃,与三菱丽阳的原丝合作,成本又难于承受,又收购了葡萄牙的腈纶厂FISIPE,投资新建了原丝生产线。FISIPE不一定是终点,SGL在整合战略资源方面,还有艰苦的路要走。


本文为连载文章,将持续更新,欢迎阅读与指导。



【转载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qbw@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玻纤情报网
 关键词:
免责申明 网员服务 广告服务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www.fiberglass365.com.cn 苏ICP备09016666号-8